| 摘要 | 第5-6页 | 
| Abstract | 第6页 | 
| 第1章 绪论 | 第11-17页 | 
| 1.1 选题的背景及意义 | 第11页 | 
| 1.1.1 选题的背景 | 第11页 | 
| 1.1.2 选题的意义 | 第11页 | 
| 1.2 文献综述 | 第11-16页 | 
| 1.2.1 国外研究现状 | 第11-13页 | 
| 1.2.2 国内研究现状 | 第13-16页 | 
| 1.3 研究内容和研究方法 | 第16页 | 
| 1.3.1 研究内容 | 第16页 | 
| 1.3.2 研究方法 | 第16页 | 
| 1.4 研究的创新点 | 第16-17页 | 
| 第2章 农村基层党组织与其纯洁性 | 第17-25页 | 
| 2.1 农村基层党组织的理论阐释 | 第17-20页 | 
| 2.1.1 农村基层党组织的基本内涵 | 第17页 | 
| 2.1.2 农村基层党组织的主要特点 | 第17-19页 | 
| 2.1.3 农村基层党组织的重要作用 | 第19-20页 | 
| 2.2 党组织的纯洁性的理论阐释 | 第20-22页 | 
| 2.2.1 党组织的纯洁性的内涵及判断依据 | 第20-21页 | 
| 2.2.2 党组织的纯洁性建设的理论依据 | 第21-22页 | 
| 2.3 加强农村基层党组织纯洁性建设的重要性 | 第22-24页 | 
| 2.3.1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现实需要 | 第23页 | 
| 2.3.2 塑造党在农村群众中形象的现实需要 | 第23-24页 | 
| 2.3.3 化解农村社会矛盾的现实需要 | 第24页 | 
| 2.4 本章小结 | 第24-25页 | 
| 第3章 农村基层党组织纯洁性建设现状的实证分析——以长平村党组织为例 | 第25-37页 | 
| 3.1 长平村党组织建设及调查情况 | 第25-27页 | 
| 3.1.1 党组织设置情况 | 第25页 | 
| 3.1.2 党员队伍发展情况 | 第25-26页 | 
| 3.1.3 调查走访的情况 | 第26-27页 | 
| 3.2 农村基层党组织纯洁性建设取得的成绩 | 第27-31页 | 
| 3.2.1 农村基层党组织队伍建设取得初步成效 | 第27-28页 | 
| 3.2.2 农村基层党组织监督机制初步建立 | 第28-29页 | 
| 3.2.3 农村基层党组织管理体系初步建立 | 第29-31页 | 
| 3.3 农村基层党组织纯洁性建设存在的问题 | 第31-33页 | 
| 3.3.1 思想纯洁性不足 | 第31页 | 
| 3.3.2 政治纯洁性不足 | 第31-32页 | 
| 3.3.3 组织纯洁性不足 | 第32-33页 | 
| 3.3.4 作风纯洁性不足 | 第33页 | 
| 3.4 农村基层党组织纯洁性建设存在的问题的原因分析 | 第33-36页 | 
| 3.4.1 思想教育培训滞后 | 第33-34页 | 
| 3.4.2 部分党组织党员队伍管理涣散 | 第34-35页 | 
| 3.4.3 发展新党员不够严格,形式化严重 | 第35页 | 
| 3.4.4 村干部的保障激励机制不够完善 | 第35-36页 | 
| 3.4.5 家族势力操控 | 第36页 | 
| 3.5 本章小结 | 第36-37页 | 
| 第4章 加强农村基层党组织纯洁性建设的对策 | 第37-47页 | 
| 4.1 增强农村党员的公仆意识和服务意识 | 第37-39页 | 
| 4.1.1 狠抓思想教育 | 第37-38页 | 
| 4.1.2 在为群众办实事中强化公仆意识 | 第38页 | 
| 4.1.3 接受监督强化服务意识 | 第38-39页 | 
| 4.2 提高农村基层党员队伍素质 | 第39-41页 | 
| 4.2.1 提高村干部的素养 | 第39页 | 
| 4.2.2 提高农村党员的素养 | 第39-40页 | 
| 4.2.3 选优配强农村基层班子 | 第40-41页 | 
| 4.3 确保农村基层党组织的组织纯洁 | 第41-44页 | 
| 4.3.1 严格入党要求 | 第41-42页 | 
| 4.3.2 加强党内管理 | 第42-43页 | 
| 4.3.3 及时清除不合格党员 | 第43-44页 | 
| 4.4 健全农村基层党组织权力监督机制 | 第44-46页 | 
| 4.4.1 健全监督体系 | 第44-45页 | 
| 4.4.2 加强党内监督 | 第45页 | 
| 4.4.3 畅通党外监督 | 第45-46页 | 
| 4.5 本章小结 | 第46-47页 | 
| 结论 | 第47-48页 | 
| 参考文献 | 第48-50页 | 
| 附录1 长平村基层党组织纯洁性调查问卷 | 第50-53页 | 
| 攻读学位期间承担的科研任务与主要成果 | 第53-54页 | 
| 致谢 | 第54-55页 | 
| 作者简介 | 第5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