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5-6页 |
Abstract | 第6-7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1-19页 |
1.1 研究背景 | 第11-12页 |
1.2 国内外研究综述 | 第12-15页 |
1.2.1 国外研究现状 | 第12-13页 |
1.2.2 国内研究现状 | 第13-14页 |
1.2.3 国内外研究概况总结 | 第14-15页 |
1.3 研究目的及意义 | 第15-16页 |
1.4 研究内容及技术路线 | 第16-17页 |
1.4.1 主要研究内容与方法 | 第16-17页 |
1.4.2 技术路线 | 第17页 |
1.5 论文结构安排 | 第17-18页 |
1.6 本章小结 | 第18-19页 |
第二章 道路客运交通事故成因分析 | 第19-33页 |
2.1 道路客运重特大交通事故主要特征分析 | 第19-22页 |
2.2 客运重特大交通事故因素关联分析 | 第22-32页 |
2.2.1 关联规则理论 | 第23-24页 |
2.2.2 数据准备与预处理 | 第24-26页 |
2.2.3 建立关联规则模型 | 第26-27页 |
2.2.4 关联结果分析 | 第27-32页 |
2.3 本章小结 | 第32-33页 |
第三章 建立客运车辆安全管理评价模型 | 第33-65页 |
3.1 客运车辆安全管理评价指标建立的流程与原则 | 第33-36页 |
3.1.1 评价指标建立流程 | 第33页 |
3.1.2 评价指标选取原则 | 第33-35页 |
3.1.3 评价指标建立依据 | 第35-36页 |
3.2 评价指标体系初选与简化 | 第36-37页 |
3.3 评价指标体系确定及说明 | 第37-42页 |
3.3.1 车辆安全管理体系指标分析说明 | 第38-39页 |
3.3.2 车辆技术管理指标分析说明 | 第39-41页 |
3.3.3 事故统计分析与处理指标说明 | 第41-42页 |
3.4 客运安全管理评价方法的确定 | 第42-54页 |
3.4.1 主观赋权法 | 第43-47页 |
3.4.2 客观赋权法 | 第47-51页 |
3.4.3 综合集成赋权法 | 第51-53页 |
3.4.4 权重确定方法的选择 | 第53-54页 |
3.5 评价指标权重值的确定 | 第54-62页 |
3.6 指标评定标准与实施细则 | 第62-63页 |
3.7 本章小结 | 第63-65页 |
第四章 实例验证分析 | 第65-73页 |
4.1 实例分析 | 第65-67页 |
4.2 企业客运车辆安全管理改进的策略与建议 | 第67-71页 |
4.2.1 完善客运企业交通安全管理政策与机制 | 第67-68页 |
4.2.2 加强对客运企业车辆安全的监督与管理 | 第68-69页 |
4.2.3 客运企业积极落实客运车辆安全管理工作 | 第69-71页 |
4.3 本章小结 | 第71-73页 |
第五章 总结与展望 | 第73-74页 |
5.1 总结 | 第73页 |
5.2 展望 | 第73-74页 |
致谢 | 第74-75页 |
参考文献 | 第75-78页 |
附录A 影响因素关联分析结果 | 第78-81页 |
附录B 客运车辆安全管理评价指标权重调查表(AHP法) | 第81-83页 |
附录C 客运车辆安全管理评价指标权重咨询表(G1法) | 第83-87页 |
附录D 客运车辆安全管理评价指标评价标准及实施办法 | 第87-91页 |
作者简介 | 第9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