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3-5页 |
Abstract | 第5-6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9-16页 |
1.1 研究背景 | 第9-14页 |
1.1.1 结直肠癌研究进展 | 第9-10页 |
1.1.2 B7-H3研究进展 | 第10-12页 |
1.1.3 XRCC1蛋白生物学功能 | 第12-13页 |
1.1.4 肿瘤耐药研究进展 | 第13-14页 |
1.2 研究意义 | 第14页 |
1.3 研究内容 | 第14-16页 |
第二章 B7-H3表达对结直肠癌细胞对奥沙利铂敏感性的影响 | 第16-30页 |
2.1 实验材料 | 第16-18页 |
2.1.1 细胞株 | 第16页 |
2.1.2 试剂 | 第16-17页 |
2.1.3 仪器 | 第17-18页 |
2.2 实验方法 | 第18-24页 |
2.2.1 试剂配置 | 第18-19页 |
2.2.2 细胞培养 | 第19-20页 |
2.2.3 siRNA干扰实验 | 第20-21页 |
2.2.4 细胞药物敏感性实验 | 第21页 |
2.2.5 细胞总蛋白提取 | 第21页 |
2.2.6 细胞蛋白定量检测 | 第21-22页 |
2.2.7 蛋白免疫印迹检测 | 第22页 |
2.2.8 免疫荧光染色 | 第22-23页 |
2.2.9 细胞凋亡实验 | 第23页 |
2.2.10 激光共聚焦显微镜 | 第23页 |
2.2.11 流式细胞仪 | 第23-24页 |
2.2.12 实验数据统计分析 | 第24页 |
2.3 实验结果与讨论 | 第24-29页 |
2.3.1 Wesrernblot检测B7-H3在结直肠癌细胞中表达 | 第24-25页 |
2.3.2 B7-H3表达对结直肠癌细胞药物敏感性的影响 | 第25-27页 |
2.3.3 B7-H3表达对结直肠癌细胞细胞凋亡的影响 | 第27页 |
2.3.4 B7-H3表达对结直肠癌细胞DNA损伤的影响 | 第27-29页 |
2.4 本章小结 | 第29-30页 |
第三章 B7-H3在结直肠癌细胞中表达与XRCC1关系的研究 | 第30-39页 |
3.1 实验材料 | 第30-32页 |
3.1.1 细胞株 | 第30页 |
3.1.2 试剂 | 第30-31页 |
3.1.3 仪器 | 第31-32页 |
3.2 实验方法 | 第32-34页 |
3.2.1 试剂配置 | 第32页 |
3.2.2 细胞培养 | 第32页 |
3.2.3 细胞RNA提取 | 第32-33页 |
3.2.4 XRCC1反转录反应 | 第33页 |
3.2.5 RT-PCR检测 | 第33-34页 |
3.2.6 siRNA干扰实验 | 第34页 |
3.2.7 细胞总蛋白提取 | 第34页 |
3.2.8 细胞蛋白定量检测 | 第34页 |
3.2.9 蛋白免疫印迹检测 | 第34页 |
3.2.10 免疫荧光染色 | 第34页 |
3.2.11 激光共聚焦显微镜 | 第34页 |
3.2.12 实验数据统计分析 | 第34页 |
3.3 实验结果与讨论 | 第34-37页 |
3.3.1 B7-H3促进结直肠癌细胞XRCC1mRNA表达 | 第34-35页 |
3.3.2 B7-H3促进结直肠癌细胞XRCC1蛋白表达 | 第35-36页 |
3.3.3 免疫荧光分析XRCC1蛋白在结直肠癌细胞中的分布 | 第36页 |
3.3.4 XRCC1沉默后对药物所致DNA损伤的影响 | 第36-37页 |
3.4 本章小结 | 第37-39页 |
第四章 B7-H3调节结直肠癌细胞XRCC1表达信号通路探究 | 第39-45页 |
4.1 实验材料 | 第39-41页 |
4.1.1 细胞株 | 第39页 |
4.1.2 试剂 | 第39-41页 |
4.2 实验方法 | 第41-42页 |
4.2.1 试剂配置 | 第41页 |
4.2.2 细胞培养 | 第41页 |
4.2.3 细胞蛋白提取 | 第41页 |
4.2.4 细胞蛋白定量检测 | 第41页 |
4.2.5 蛋白免疫印迹检测 | 第41页 |
4.2.6 药物敏感性试验 | 第41页 |
4.2.7 免疫荧光染色 | 第41页 |
4.2.8 激光共聚焦 | 第41页 |
4.2.9 实验数据统计分析 | 第41-42页 |
4.3 实验结果与讨论 | 第42-44页 |
4.3.1 CRC细胞B7-H3表达与PI3K-AKT和ERK1/2通路的关系 | 第42页 |
4.3.2 LY294002阻断PI3K-AKT通路后XRCC1蛋白的表达 | 第42-43页 |
4.3.3 LY294002阻断PI3K-AKT通路后对DNA损伤修复的影响 | 第43-44页 |
4.3.4 LY294002阻断PI3K-AKT通路后对药物敏感性的影响 | 第44页 |
4.4 本章小结 | 第44-45页 |
第五章 总结与展望 | 第45-47页 |
5.1 主要结论 | 第45-46页 |
5.2 问题与展望 | 第46-47页 |
致谢 | 第47-48页 |
参考文献 | 第48-56页 |
附录:作者在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 | 第5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