准离职期小学教师职业倦怠研究--以延边州小学教师为例
摘要 | 第1-8页 |
ABSTRACT | 第8-13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3-22页 |
·问题的提出 | 第13-14页 |
·研究现状 | 第14-19页 |
·研究的目的、意义 | 第19-20页 |
·研究思路与方法 | 第20-22页 |
第二章 教师职业倦怠研究的理论基础 | 第22-28页 |
·教师职业生涯阶段理论 | 第22-25页 |
·马斯洛的需要层次论 | 第25-26页 |
·赫茨伯格的双因素论 | 第26页 |
·麦克利兰的成就需要理论 | 第26-27页 |
·角色冲突理论 | 第27-28页 |
第三章 准离职期小学教师职业倦怠现状 | 第28-55页 |
·调查设计 | 第28-33页 |
·调查实施 | 第33页 |
·调查结果 | 第33-55页 |
第四章 准离职期小学教师职业倦怠的比较 | 第55-72页 |
·准离职期教师职业倦怠的个体差异比较 | 第55-60页 |
·准离职期教师职业倦怠的群体差异比较 | 第60-66页 |
·准离职期教师职业倦怠的组织差异比较 | 第66-72页 |
第五章 准离职期小学教师职业倦怠成因分析 | 第72-85页 |
·个体因素对准离职期教师职业倦怠形成的影响 | 第72-77页 |
·群体因素对准离职期教师职业倦怠形成的影响 | 第77-81页 |
·组织因素对准离职期教师职业倦怠形成的影响 | 第81-82页 |
·社会因素对准离职期教师职业倦怠形成的影响 | 第82-85页 |
第六章 结论与建议 | 第85-91页 |
·结论 | 第85-86页 |
·建议 | 第86-91页 |
致谢 | 第91-92页 |
参考文献 | 第92-94页 |
附录A | 第94-97页 |
小学教师职业倦怠现状调查问卷 | 第94-97页 |
附录B | 第97-98页 |
小学教师职业现状访谈提纲 | 第97-98页 |
附录C | 第98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论文目录 | 第9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