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5-8页 |
ABSTRACT | 第8-11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20-36页 |
1.1 引言 | 第20-22页 |
1.1.1 研究背景 | 第20-22页 |
1.1.2 研究意义 | 第22页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与评述 | 第22-32页 |
1.2.1 中国林业政策对木材供给的影响研究 | 第22-23页 |
1.2.2 木材供需预测的研究 | 第23-27页 |
1.2.3 木材安全研究 | 第27-29页 |
1.2.4 预警研究 | 第29-32页 |
1.2.5 国内外研究评述 | 第32页 |
1.3 研究目标和内容 | 第32-33页 |
1.4 研究方法和技术路线 | 第33-34页 |
1.4.1 研究方法 | 第33-34页 |
1.4.2 技术路线 | 第34页 |
1.5 本章小结 | 第34-36页 |
第二章 理论基础与逻辑框架 | 第36-54页 |
2.1 理论基础 | 第36-45页 |
2.1.1 木材供需理论 | 第36-42页 |
2.1.2 产业结构理论 | 第42-43页 |
2.1.3 产业安全理论 | 第43-44页 |
2.1.4 贸易安全理论 | 第44-45页 |
2.2 木材安全概念界定 | 第45-47页 |
2.3 木材安全逻辑框架及影响因素 | 第47-50页 |
2.3.1 木材安全逻辑框架 | 第47-48页 |
2.3.2 木材安全影响因素 | 第48-50页 |
2.4 木材安全预警概念界定和研究过程 | 第50-53页 |
2.4.1 木材安全预警概念界定 | 第50-51页 |
2.4.2 木材安全预警过程 | 第51-53页 |
2.5 本章小结 | 第53-54页 |
第三章 中国木材安全现状及问题分析 | 第54-83页 |
3.1 中国森林资源态势 | 第54-60页 |
3.1.1 中国森林资源现状 | 第54-59页 |
3.1.2 森林资源供材趋势 | 第59-60页 |
3.2 中国木材加工产业发展态势 | 第60-68页 |
3.2.1 中国木材加工产业发展现状 | 第60-66页 |
3.2.2 木材加工产业存在的问题 | 第66-68页 |
3.3 中国木材贸易状况 | 第68-79页 |
3.3.1 中国主要木材产品贸易现状 | 第68-77页 |
3.3.2 中国木材产品贸易存在的问题 | 第77-79页 |
3.4 全面停伐政策影响分析 | 第79-81页 |
3.4.1 全面停伐政策背景 | 第79-80页 |
3.4.2 全面停伐对木材供给的影响 | 第80页 |
3.4.3 全面停伐对木材加工业的影响 | 第80-81页 |
3.5 本章小结 | 第81-83页 |
第四章 中国木材安全预警指标体系构建 | 第83-93页 |
4.1 PSR概念模型 | 第83-85页 |
4.1.1 PSR模型简介 | 第83-84页 |
4.1.2 PSR模型适用性分析 | 第84-85页 |
4.2 指标体系设计原则 | 第85-86页 |
4.3 预警指标体系构建 | 第86-91页 |
4.3.1 预警指标体系选取 | 第86-89页 |
4.3.2 指标体系的内容及说明 | 第89-91页 |
4.4 本章小结 | 第91-93页 |
第五章 中国木材安全警情分析 | 第93-114页 |
5.1 警情分析方法 | 第93-95页 |
5.1.1 熵值法 | 第93-94页 |
5.1.2 多目标线性加权法 | 第94-95页 |
5.2 指标数据收集及处理 | 第95-97页 |
5.3 指标权重的确定 | 第97-101页 |
5.4 中国木材安全警情结果分析 | 第101-108页 |
5.4.1 预警评价结果 | 第101-102页 |
5.4.2 警度划分 | 第102-104页 |
5.4.3 中国木材安全警情分析 | 第104-108页 |
5.5 指标体系的有效性检验 | 第108-112页 |
5.5.1 指标体系冗余度(RD)分析 | 第109-110页 |
5.5.2 指标灵敏度(SD)分析 | 第110-112页 |
5.6 本章小结 | 第112-114页 |
第六章 中国木材安全预警预测 | 第114-132页 |
6.1 中国木材安全预警指标预测 | 第114-125页 |
6.1.1 社会经济指标预测 | 第114-116页 |
6.1.2 森林资源相关数据预测 | 第116-117页 |
6.1.3 木材产业贸易数据预测 | 第117-121页 |
6.1.4 其他木材安全相关指标预测 | 第121-124页 |
6.1.5 中国木材安全预警指标预测值 | 第124-125页 |
6.2 基于BP神经网络的木材安全预警预测 | 第125-131页 |
6.2.1 预测方法 | 第125-127页 |
6.2.2 BP神经网络模型预警预测过程 | 第127-129页 |
6.2.3 预测结果分析 | 第129-131页 |
6.3 本章小结 | 第131-132页 |
第七章 中国木材安全保障对策 | 第132-139页 |
7.1 加强森林资源储备,提升森林资源质量 | 第132-134页 |
7.1.1 以目标为导向加强资源储备,保障木材国内供给 | 第132-133页 |
7.1.2 加强森林的科学经营,提升森林生产力水平 | 第133-134页 |
7.2 拓宽木材贸易方式,分散木材进口风险 | 第134-136页 |
7.2.1 进口来源多元化 | 第134-135页 |
7.2.2 进口方式多样化 | 第135-136页 |
7.3 加强产业转型升级,提高原料利用率和产品附加值 | 第136-137页 |
7.3.1 加强产业技术创新,提升木材综合利用率 | 第136页 |
7.3.2 加强产业升级,提高产业附加值 | 第136-137页 |
7.4 大力发展木材循环利用,减少木材消耗 | 第137-139页 |
7.4.1 开发竹材资源 | 第137页 |
7.4.2 加强废旧木材循环利用 | 第137-139页 |
第八章 结论及展望 | 第139-142页 |
8.1 结论 | 第139-140页 |
8.2 本文创新点 | 第140-141页 |
8.3 问题与研究展望 | 第141-142页 |
参考文献 | 第142-152页 |
在读期间的学术研究 | 第152-153页 |
致谢 | 第15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