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5-6页 |
Abstract | 第6-7页 |
第1章 绪论 | 第11-21页 |
1.1 选题缘由 | 第11-13页 |
1.1.1 问题解决能力是知识经济时代的必然要求 | 第11页 |
1.1.2 对学生问题解决能力的培养是教育改革的目标之一 | 第11-12页 |
1.1.3 问题解决是促进学生物理思维形成的重要内容 | 第12页 |
1.1.4 教材是问题解决能力培养的重要载体 | 第12-13页 |
1.2 研究综述 | 第13-15页 |
1.2.1 国外研究综述 | 第13-14页 |
1.2.2 国内研究综述 | 第14-15页 |
1.3 相关概念界定 | 第15-19页 |
1.3.1 教材 | 第15页 |
1.3.2 问题解决能力内涵及构成 | 第15-17页 |
1.3.3 理论基础 | 第17-19页 |
1.4 研究思路与方法 | 第19-20页 |
1.5 研究目的与意义 | 第20-21页 |
第2章 中美英教材关于问题解决能力整体比较 | 第21-29页 |
2.1 课程目标与“问题解决能力” | 第21-25页 |
2.1.1 三国课程目标比较 | 第21-24页 |
2.1.2 定位比较 | 第24-25页 |
2.2 教材编排与“问题解决能力”——以《声现象》为例 | 第25-29页 |
2.2.1 栏目类型与数量 | 第25-27页 |
2.2.2 栏目设置有效性 | 第27-28页 |
2.2.3 小结 | 第28-29页 |
第3章 中美英教材关于“提出问题”能力培养比较 | 第29-43页 |
3.1 背景材料选取 | 第29-38页 |
3.1.1 生活背景 | 第29-31页 |
3.1.2 实验 | 第31-33页 |
3.1.3 科学背景 | 第33-36页 |
3.1.4 公共常识 | 第36-38页 |
3.2 主题模块比较——《摩擦力》案例分析比较 | 第38-43页 |
3.2.1 各国教材《摩擦力》章节“提出问题”能力培养比较 | 第38-41页 |
3.2.2 小结 | 第41-43页 |
第4章 中美英教材关于“分析问题”能力培养比较 | 第43-57页 |
4.1 例题分析解答过程 | 第43-45页 |
4.2 物理思想与方法的应用 | 第45-48页 |
4.3 数学知识应用 | 第48-52页 |
4.4 主题模块比较 | 第52-57页 |
4.4.1 《摩擦力》案例分析比较 | 第52-53页 |
4.4.2 《声音的特性》案例分析比较 | 第53-56页 |
4.4.3 小结 | 第56-57页 |
第5章 中美英教材关于“解决问题”能力培养比较 | 第57-71页 |
5.1 习题比较 | 第57-62页 |
5.1.1 题型比较 | 第57-58页 |
5.1.2 习题数量比较 | 第58-59页 |
5.1.3 习题特点比较 | 第59-62页 |
5.2 实验比较 | 第62-65页 |
5.2.1 实验栏目设计 | 第62-63页 |
5.2.2 实验质量比较 | 第63-65页 |
5.3 主题模块比较 | 第65-71页 |
5.3.1 《物态变化》案例分析 | 第65-67页 |
5.3.2 《磁生电》案例分析比较 | 第67-70页 |
5.3.3 小结 | 第70-71页 |
第6章 结论与建议 | 第71-75页 |
6.1 研究结论 | 第71-72页 |
6.1.1 课程目标 | 第71页 |
6.1.2 结构编排 | 第71页 |
6.1.3 编写设计 | 第71-72页 |
6.2 思考 | 第72-73页 |
6.3 建议 | 第73-74页 |
6.3.1 丰富教材内容,关注不同领域 | 第73页 |
6.3.2 适当补充数学知识,增设“解题策略”板块 | 第73-74页 |
6.3.3 适当加大课外探究活动的比重,并增强指导性 | 第74页 |
6.4 研究局限 | 第74-75页 |
参考文献 | 第75-78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及科研成果 | 第78-79页 |
致谢 | 第7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