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载铁路车站股道与进路占用优化管理
摘要 | 第4-6页 |
abstract | 第6-7页 |
1.引言 | 第10-22页 |
1.1 背景及意义 | 第10-11页 |
1.2 研究综述 | 第11-19页 |
1.2.1 重载铁路运输管理相关概念 | 第11-15页 |
1.2.2 国内股道与进路占用管理优化 | 第15-16页 |
1.2.3 国外股道与进路占用管理优化 | 第16-18页 |
1.2.4 不足与研究方向 | 第18-19页 |
1.3 主要研究内容与研究方法 | 第19-22页 |
1.3.1 研究内容 | 第19-20页 |
1.3.2 研究方法 | 第20-22页 |
2.股道与进路占用现状及存在问题分析 | 第22-30页 |
2.1 站线、站坪、站型建设、改造 | 第22页 |
2.2 牵引供电设备的升级改造 | 第22-23页 |
2.3 列车运行图的优化 | 第23-24页 |
2.4 车站列车作业类型及流程 | 第24-30页 |
3.基于不同目标函数构建股道与进路占用模型 | 第30-42页 |
3.1 问题描述 | 第30-31页 |
3.2 模型前提与假设 | 第31-32页 |
3.3 模型符号说明 | 第32-33页 |
3.4 模型构建 | 第33-42页 |
3.4.1 目标函数 | 第33-34页 |
3.4.2 一般约束 | 第34页 |
3.4.3 设备占用管理非冲突性约束 | 第34-35页 |
3.4.4 列车折角与组合作业相关约束 | 第35-36页 |
3.4.5 模型综合表述与创新点分析 | 第36-42页 |
4.模型的实际应用 | 第42-62页 |
4.1 案例概况 | 第42-48页 |
4.1.1 站场布置 | 第43-44页 |
4.1.2 道岔分组与进路信息 | 第44-47页 |
4.1.3 车流径路分析 | 第47-48页 |
4.2 相关参数 | 第48-56页 |
4.3 求解及分析 | 第56-62页 |
5.结论与展望 | 第62-64页 |
5.1 结论 | 第62页 |
5.2 展望 | 第62-64页 |
致谢 | 第64-65页 |
参考文献 | 第65-68页 |
个人简介 | 第6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