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信息不对称的我国二手车市场交易机制研究
摘要 | 第5-6页 |
abstract | 第6-7页 |
1 绪论 | 第11-21页 |
1.1 选题背景 | 第11-15页 |
1.2 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 第15-16页 |
1.2.1 研究目的 | 第15页 |
1.2.2 研究意义 | 第15-16页 |
1.3 研究内容和方法 | 第16-17页 |
1.3.1 研究内容 | 第16-17页 |
1.3.2 研究方法 | 第17页 |
1.4 国内外研究概述 | 第17-21页 |
1.4.1 理论研究概述 | 第17-19页 |
1.4.2 二手车市场研究概述 | 第19-21页 |
2 理论基础 | 第21-24页 |
2.1 信息不对称理论 | 第21-22页 |
2.2 博弈论 | 第22页 |
2.3 寻租理论 | 第22-23页 |
2.4 机制理论 | 第23页 |
2.5 小结 | 第23-24页 |
3 二手车行业近况分析 | 第24-31页 |
3.1 国外二手车行业近况 | 第24页 |
3.2 国内二手车市场发展历史 | 第24-25页 |
3.3 我国二手车市场的近况 | 第25-30页 |
3.4 小结 | 第30-31页 |
4 二手车市场中信息不对称及后果 | 第31-35页 |
4.1 二手车市场失信行为的近况 | 第31-33页 |
4.1.1 二手车经销商的失信行为 | 第31-33页 |
4.1.2 中介机构的失信行为 | 第33页 |
4.2 二手车市场失信行为的经济学分析 | 第33-34页 |
4.2.1 软约束的缺失 | 第34页 |
4.2.2 硬约束的缺失 | 第34页 |
4.3 小结 | 第34-35页 |
5 基于信息不对称的二手车市场博弈分析 | 第35-48页 |
5.1 买方与卖方的博弈 | 第36-38页 |
5.1.1 若干假设 | 第36-37页 |
5.1.2 模型分析 | 第37-38页 |
5.1.3 博弈结果分析 | 第38页 |
5.2 保险公司与卖家的博弈 | 第38-41页 |
5.2.1 若干假设 | 第38-39页 |
5.2.2 模型分析 | 第39-40页 |
5.2.3 博弈结果分析 | 第40-41页 |
5.2.4 博弈的进一步分析:重复博弈 | 第41页 |
5.3 保险公司与评估机构的博弈 | 第41-42页 |
5.3.1 若干假设 | 第41-42页 |
5.3.2 博弈结果分析 | 第42页 |
5.4 卖方与评估机构的博弈 | 第42-43页 |
5.4.1 若干假设 | 第42页 |
5.4.2 博弈结果分析 | 第42-43页 |
5.5 保险公司、卖方和评估机构的博弈 | 第43-47页 |
5.5.1 若干假设 | 第44页 |
5.5.2 模型分析 | 第44-47页 |
5.6 小结 | 第47-48页 |
6 国内外二手车交易机制区别 | 第48-54页 |
6.1 减少信息不对称的机制 | 第48-50页 |
6.2 诚信建设的机制 | 第50页 |
6.3 德国二手车市场案例分析 | 第50-52页 |
6.3.1 德国二手车市场概述 | 第51页 |
6.3.2 二手车差额增值税 | 第51-52页 |
6.3.3 二手车数据和定价 | 第52页 |
6.3.4 二手车检测和认证 | 第52页 |
6.4 小结 | 第52-54页 |
7 关于改进二手车市场交易机制的建议 | 第54-61页 |
7.1 完善二手车市场准入机制 | 第54-56页 |
7.1.1 完善二手车及交易主体的认证体系 | 第54-55页 |
7.1.2 完善二手车市场流通体系 | 第55页 |
7.1.3 完善市场的信息披露制度 | 第55-56页 |
7.2 完善二手车市场激励和监督机制 | 第56-60页 |
7.2.1 信用主管机构 | 第56-57页 |
7.2.2 信用评级制度 | 第57-60页 |
7.3 小结 | 第60-61页 |
结论 | 第61-64页 |
致谢 | 第64-65页 |
参考文献 | 第65-6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