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政治、法律论文--法律论文--中国法律论文--民法论文

我国“被遗忘权第一案”遭司法否决的法理探讨

摘要第3-4页
Abstract第4-5页
一、绪论第8-13页
    (一) 研究背景及选题意义第8-10页
        1. 研究背景第8-9页
        2. 选题意义第9-10页
    (二) 国内外研究现状第10-11页
        1. 国内研究现状第10-11页
        2. 国外研究现状第11页
    (三) 研究思路、方法及创新点第11-13页
        1. 研究思路第11-12页
        2. 研究方法第12页
        3. 创新点第12-13页
二、我国“被遗忘权第一案”简述第13-18页
    (一) 基本案情第13-14页
    (二) “被遗忘权”诉求遭驳的判决理由第14-16页
        1. 现行法定权利体系中并无“被遗忘权”第14-15页
        2. 涉诉“被遗忘”(删除) 利益不具有合理正当性第15页
        3. 涉诉“被遗忘”(删除) 利益不具有保护必要性第15-16页
    (三) 判决背后的法官考量第16-18页
        1. 是否应当借鉴欧盟的裁决理念第16页
        2. 如何回应司法实践中的新兴权利诉求第16-17页
        3. “被遗忘权”诉求确认之后的社会影响第17-18页
三、“被遗忘权”诉求产生的国内外背景及原因分析第18-23页
    (一) 国内新兴(新型) 权利主张的不断涌现第18页
    (二) 国外“被遗忘权”法律规制及实施初探第18-21页
        1. 欧盟的“被遗忘权”立法及其实施第18-19页
        2. 美国的“橡皮擦”法案第19-20页
        3. 其他国家的“被遗忘权”立法第20-21页
    (三) “被遗忘权”诉求的产生原因第21-23页
        1. “数字记忆永恒化”下的遗忘危机第21页
        2. 个人信息的自决需求第21-22页
        3. 个体主动寻求被遗忘利益的法律表达第22-23页
四、我国“被遗忘权第一案”与欧盟“被遗忘权”第一案的比较第23-30页
    (一) 权利诉求中的“被遗忘”正当性第24-26页
        1. 信息主体请求个人信息被遗忘的目的第24-25页
        2. 信息主体要求被遗忘的个人信息内容第25页
        3. 信息主体实现“被遗忘”诉求对相关主体的影响第25-26页
    (二) 权利诉求对象的“删除”可能性第26-27页
    (三) 权益冲突下的取舍衡量第27-28页
    (四) 两案判决产生的影响第28-30页
五、我国“被遗忘权第一案”的裁判法理分析第30-39页
    (一) 裁判依据的法定化要求第30-32页
        1. 权利确认需要符合本国国情第30-31页
        2. 权利主张泛化的担心第31-32页
    (二) 新兴权利诉求的正当基础证成第32-37页
        1. 价值基础第32-34页
        2. 规范基础第34-35页
        3. 社会认同的现实基础第35-37页
    (三) 权利诉求的实现条件第37-39页
        1. 权利诉求符合政策引导第37页
        2. 权利诉求具有救济必要性第37-39页
结论第39-41页
参考文献第41-43页
致谢第43页

论文共43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新媒体时代隐私权的救济途径
下一篇:电商征信中个人信息保护问题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