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政治、法律论文--法律论文--中国法律论文--民法论文

新媒体时代隐私权的救济途径

摘要第3-4页
Abstract第4-5页
一、绪论第8-13页
    (一) 课题背景第8页
    (二) 选题意义第8-9页
        1.实践意义第8-9页
        2.理论意义第9页
    (三) 国内外研究现状第9-11页
        1.关于隐私权和网络隐私权第9-10页
        2.新媒体和隐私侵权救济第10-11页
    (四) 研究思路、方法和创新点第11-13页
        1.研究思路第11页
        2.研究方法第11页
        3.创新点第11-13页
二、隐私权第13-18页
    (一) 隐私权的内涵和演变第13-16页
        1.隐私权的内涵第13-15页
        2.隐私权的演变第15-16页
    (二) 隐私权和个人信息权的关系第16-18页
        1.个人信息权第16页
        2.个人信息权与隐私权的区别第16-18页
三、新媒体传播中隐私权的特点第18-25页
    (一) 新媒体的概念第18-20页
        1.何为新媒体第18-19页
        2.新媒体及其传播特点第19-20页
    (二) 新媒体的发展与隐私权的关系第20-25页
        1.新媒体传播中隐私权的新特点第20-23页
        2.新媒体的传播与隐私失守第23页
        3.新媒体环境下对隐私权的合理期待第23-25页
四、新媒体时代隐私权被侵犯的主要表现形式第25-30页
    (一) 人肉搜索侵犯公民隐私权第25-27页
    (二) 利用网络通讯工具侵犯他人的隐私权第27-28页
    (三) 记录、跟踪、监视他人的网络活动第28-30页
五、新媒体侵犯隐私权的救济途径第30-35页
    (一) 坚持立法为主导第30-31页
        1.欧盟的立法规制模式第30页
        2.明确新媒体时代隐私权的特殊法律地位第30-31页
    (二) 提高行业的自我约束能力第31-32页
        1.美国的行业自律模式第31-32页
        2.加强行业自律管理第32页
    (三) 增强司法保护的力度第32-35页
        1.建立司法案例库第33页
        2.分配举证责任第33页
        3.提高司法工作人员个人素质第33-35页
结语第35-36页
参考文献第36-38页
致谢第38页

论文共38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拒不履行信息网络安全管理义务罪研究
下一篇:我国“被遗忘权第一案”遭司法否决的法理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