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5-7页 |
Abstract | 第7-9页 |
第一章 文献综述 | 第15-20页 |
1.1 半夏概述 | 第15页 |
1.2 半夏生长环境 | 第15页 |
1.3 .半夏的药用功效作用与药理学研究 | 第15-16页 |
1.3.1 半夏提取物 | 第15-16页 |
1.3.2 半夏总生物碱 | 第16页 |
1.3.3 半夏多糖 | 第16页 |
1.3.4 其他成分 | 第16页 |
1.4 半夏块茎的化学成分 | 第16-17页 |
1.4.1 半夏生物碱类 | 第17页 |
1.4.2 挥发油 | 第17页 |
1.4.3 微量元素 | 第17页 |
1.4.4 有机酸 | 第17页 |
1.4.5 刺激成分 | 第17页 |
1.4.6 氨基酸 | 第17页 |
1.5 干旱胁迫对药用植物化学成分积累的研究进展 | 第17-18页 |
1.6 半夏有效成分的研究进展 | 第18-19页 |
1.6.1 不同产地 | 第18页 |
1.6.2 加工方法 | 第18-19页 |
1.6.3 栽培方法 | 第19页 |
1.7 本研究目的与意义 | 第19-20页 |
第二章 土壤干旱对半夏生长及抗氧化能力的影响 | 第20-26页 |
2.1 引言 | 第20页 |
2.2 仪器、试剂、与材料 | 第20-21页 |
2.2.1 仪器 | 第20页 |
2.2.2 试剂 | 第20页 |
2.2.3 材料 | 第20-21页 |
2.3 实验方法 | 第21-22页 |
2.3.1 .实验设计 | 第21页 |
2.3.2 半夏生长指标的测定 | 第21页 |
2.3.3 半夏叶片膜损伤与抗氧化系统生理指标的测定 | 第21-22页 |
2.4 结果 | 第22-25页 |
2.4.1 干旱胁迫对半夏生长指标的影响 | 第22-23页 |
2.4.2 干旱胁迫对半夏叶片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的影响 | 第23页 |
2.4.3 干旱胁迫对半夏叶片过氧化物酶(POD)活性的影响 | 第23页 |
2.4.4 干旱胁迫对半夏叶片过氧化氢酶(CAT)活性的影响 | 第23-24页 |
2.4.5 干旱胁迫对半夏叶片丙二醛(MDA)含量的影响 | 第24-25页 |
2.5 讨论 | 第25-26页 |
第三章 土壤干旱对半夏叶片光合生理特性的影响 | 第26-34页 |
3.1 引言 | 第26页 |
3.2 仪器、试剂、与材料 | 第26页 |
3.2.1 仪器 | 第26页 |
3.2.2 试剂 | 第26页 |
3.2.3 材料 | 第26页 |
3.3 实验验方法 | 第26-27页 |
3.3.1 .实验设计 | 第26页 |
3.3.2 实验方法 | 第26-27页 |
3.4 结果 | 第27-33页 |
3.4.1 干旱胁迫对半夏叶片净光合速率的影响 | 第27-28页 |
3.4.2 干旱胁迫对半夏叶片蒸腾速率的影响 | 第28-29页 |
3.4.3 干旱胁迫对半夏叶片胞间CO2浓度的影响 | 第29页 |
3.4.4 干旱胁迫对半夏叶片PSⅡ光化学能量转化的有效量子产量的影响 | 第29-30页 |
3.4.5 干旱胁迫对半夏叶片光化学淬灭系数的影响 | 第30-31页 |
3.4.6 干旱胁迫对半夏叶片非光化学淬灭系数的影响 | 第31页 |
3.4.7 干旱胁迫对半夏叶片表观电子传递速率的影响 | 第31-32页 |
3.4.8 干旱胁迫对半夏叶片叶绿素含量的影响 | 第32-33页 |
3.5 讨论 | 第33-34页 |
第四章 土壤干旱对半夏氮代谢及总生物碱含量的影响 | 第34-45页 |
4.1 引言 | 第34页 |
4.2 仪器、试剂与材料 | 第34-35页 |
4.2.1 仪器 | 第34页 |
4.2.2 试剂 | 第34-35页 |
4.2.3 材料 | 第35页 |
4.3 实验方法 | 第35-37页 |
4.3.1 氮代谢关键酶和苯丙氨酸解氨酶活性的测定 | 第35页 |
4.3.2 半夏叶片PAL基因表达的测定 | 第35-37页 |
4.3.3 半夏块茎总生物碱的测定 | 第37页 |
4.4 结果 | 第37-43页 |
4.4.1 干旱胁迫对半夏叶片中硝酸还原酶活性的影响 | 第37-38页 |
4.4.2 干旱胁迫对半夏叶片中谷氨酰胺合成酶活性的影响 | 第38-39页 |
4.4.3 干旱胁迫对半夏叶片中谷氨酸合成酶活性的影响 | 第39页 |
4.4.4 干旱胁迫对半夏叶片中谷草转氨酶活性的影响 | 第39-40页 |
4.4.5 干旱胁迫对半夏叶片中谷丙转氨酶活性的影响 | 第40-41页 |
4.4.6 土壤干旱对半夏叶片苯丙氨酸解氨酶活性的影响 | 第41页 |
4.4.7 土壤干旱对半夏叶片PAL基因表达的影响 | 第41-42页 |
4.4.8 土壤干旱对半夏块茎总生物碱含量的影响 | 第42-43页 |
4.5 讨论 | 第43-45页 |
第五章 土壤干旱对半夏成分积累的影响 | 第45-52页 |
5.1 引言 | 第45页 |
5.2 仪器、试剂和材料 | 第45页 |
5.2.1 仪器 | 第45页 |
5.2.2 试剂 | 第45页 |
5.2.3 材料 | 第45页 |
5.3 实验方法 | 第45-47页 |
5.3.1 半夏块茎水分、灰分、浸出物的测定 | 第45页 |
5.3.2 半夏块茎总生物碱含量的测定 | 第45页 |
5.3.3 半夏块茎多糖含量的测定 | 第45-46页 |
5.3.4 半夏块茎琥珀酸含量的测定 | 第46页 |
5.3.5 半夏块茎微量元素的测定 | 第46-47页 |
5.4 实验结果 | 第47-50页 |
5.4.1 干旱胁迫对半夏块茎水分、灰分、浸出物含量的影响 | 第47页 |
5.4.2 干旱胁迫对半夏块茎总生物碱含量的影响 | 第47-48页 |
5.4.3 干旱胁迫对半夏块茎多糖含量的影响 | 第48页 |
5.4.4 干旱胁迫对半夏块茎总酸的影响 | 第48-49页 |
5.4.5 干旱胁迫对半夏块茎微量元素含量的影响 | 第49-50页 |
5.5 讨论 | 第50-52页 |
第六章 干旱-复水对半夏生理指标以及有效成分的影响 | 第52-59页 |
6.1 前言 | 第52页 |
6.2 仪器、试剂与材料 | 第52-53页 |
6.2.1 仪器 | 第52页 |
6.2.2 试剂 | 第52页 |
6.2.3 材料 | 第52-53页 |
6.3 实验方法 | 第53页 |
6.3.1 材料处理 | 第53页 |
6.3.2 半夏叶片膜损伤与抗氧化酶活性的测定 | 第53页 |
6.3.3 半夏叶片光合特性的测定 | 第53页 |
6.3.4 半夏块茎水分、灰分和浸出物的测定 | 第53页 |
6.3.5 半夏块茎总生物碱的测定 | 第53页 |
6.3.6 半夏块茎总酸的测定 | 第53页 |
6.3.7 半夏块茎多糖的测定 | 第53页 |
6.4 结果 | 第53-57页 |
6.4.1 反复干旱-复水对半夏叶片生理指标的影响 | 第53-54页 |
6.4.2 反复干旱-复水对半夏叶片光合特性的影响 | 第54-55页 |
6.4.3 反复干旱-复水对半夏块茎的水分、灰分和浸出物含量的影响 | 第55页 |
6.4.4 反复干旱-复水对半夏块茎总生物碱含量的影响 | 第55-56页 |
6.4.5 反复干旱-复水对半夏块茎多糖含量的影响 | 第56页 |
6.4.6 反复干旱-复水对半夏块茎总酸含量的影响 | 第56-57页 |
6.5 讨论 | 第57-59页 |
第七章 讨论 | 第59-63页 |
7.1 土壤干旱对半夏生长及抗氧化能力的影响 | 第59页 |
7.2 土壤干旱对半夏叶片光合生理特性的影响 | 第59-60页 |
7.3 土壤干旱对半夏氮代谢及总生物碱含量的影响 | 第60-61页 |
7.4 土壤干旱对半夏成分积累的影响 | 第61-62页 |
7.5 干旱—复水对半夏生理指标以及有效成分的影响 | 第62-63页 |
第八章 总结 | 第63-65页 |
参考文献 | 第65-74页 |
攻读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 | 第74-75页 |
致谢 | 第7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