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5-7页 |
abstract | 第7-9页 |
引言 | 第12-15页 |
第1章 我国污染环境罪的立法沿革 | 第15-25页 |
1.1 1979 年《刑法》中的环境污染犯罪 | 第15-16页 |
1.2 1997 年《刑法》中的重大环境污染事故罪 | 第16-19页 |
1.3 2011 年《刑法修正案(八)》设立污染环境罪 | 第19-25页 |
第2章 我国污染环境罪立法的问题剖析 | 第25-35页 |
2.1 污染环境罪的罪名设置缺乏具体针对性 | 第25-27页 |
2.1.1 未针对故意和过失犯罪分别设置罪名 | 第25-26页 |
2.1.2 未针对不同污染对象分别设置罪名 | 第26-27页 |
2.2 污染环境罪的入罪标准过高 | 第27-29页 |
2.2.1 污染环境罪入罪标准的理解 | 第27-28页 |
2.2.2 《司法解释》和污染环境罪的立法相冲突 | 第28-29页 |
2.3 污染环境罪的制裁方式存在不足 | 第29-35页 |
2.3.1 污染环境罪的刑罚设置过于轻缓 | 第29-30页 |
2.3.2 污染环境罪制裁方法的预防性不足 | 第30-31页 |
2.3.3 污染环境罪的罚金规定过于粗疏 | 第31-33页 |
2.3.4 污染环境罪缺乏完善的恢复性制裁措施 | 第33-35页 |
第3章 我国污染环境罪立法的完善措施 | 第35-49页 |
3.1 实现污染环境罪罪名设置的具体化 | 第35-38页 |
3.1.1 针对故意和过失犯罪分别设置罪名 | 第35-36页 |
3.1.2 针对不同污染对象分别设置罪名 | 第36-38页 |
3.2 降低污染环境犯罪的入罪标准 | 第38-42页 |
3.2.1 污染环境犯罪不需设置行为犯 | 第38-39页 |
3.2.2 污染环境犯罪应增设危险犯 | 第39-42页 |
3.3 完善污染环境犯罪的制裁方法体系 | 第42-49页 |
3.3.1 调整污染环境犯罪的法定刑配置 | 第42-44页 |
3.3.2 健全污染环境犯罪的保安处分措施 | 第44-47页 |
3.3.3 规定污染环境犯罪的恢复性制裁措施 | 第47-49页 |
结语 | 第49-50页 |
参考文献 | 第50-52页 |
致谢 | 第5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