致谢 | 第3-4页 |
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6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9-26页 |
1.1 研究背景 | 第9-10页 |
1.2 研究目的与意义 | 第10-11页 |
1.2.1 研究目的 | 第10-11页 |
1.2.2 研究意义 | 第11页 |
1.3 国内外研究进展与现状 | 第11-22页 |
1.3.1 林农复合经营的发展历程与研究进展 | 第12-16页 |
1.3.2 林农复合经营的综合效益及其评价研究 | 第16-22页 |
1.4 研究的主要内容、研究方法及技术路线 | 第22-24页 |
1.4.1 研究的主要内容 | 第22-23页 |
1.4.2 研究方法 | 第23页 |
1.4.3 技术路线 | 第23-24页 |
1.5 研究的创新点与难点 | 第24-26页 |
1.5.1 研究的创新点 | 第24-25页 |
1.5.2 研究的难点 | 第25-26页 |
第二章 林农复合经营的理论分析 | 第26-35页 |
2.1 理论基础 | 第26-28页 |
2.1.1 现代林业理论 | 第26页 |
2.1.2 生态经济学理论 | 第26-27页 |
2.1.3 可持续发展理论 | 第27-28页 |
2.1.4 行为经济理论 | 第28页 |
2.2 研究方法与模型 | 第28-33页 |
2.2.1 纯林经营模式综合效益的预测与评价模型 | 第29-30页 |
2.2.2 林农复合经营综合效益的预测与评价模型 | 第30-33页 |
2.2.3 林业土地综合当量 | 第33页 |
2.2.4 敏感性分析 | 第33页 |
2.3 情景方案的设定 | 第33-35页 |
第三章 泗阳县杨树林农复合经营综合效益预测及敏感性分析 | 第35-62页 |
3.1 泗阳县杨树林农复合经营发展现状 | 第35-37页 |
3.1.1 地理位置条件 | 第35页 |
3.1.2 自然条件特征 | 第35-36页 |
3.1.3 社会经济状况 | 第36页 |
3.1.4 杨树产业概况 | 第36-37页 |
3.1.5 杨树林农复合经营现状 | 第37页 |
3.2 研究模式 | 第37-42页 |
3.2.1 杨树-粮食复合经营模式 | 第38-39页 |
3.2.2 杨树-蔬菜复合经营模式 | 第39页 |
3.2.3 杨树-中草药复合经营模式 | 第39-40页 |
3.2.4 杨树-食用菌复合经营模式 | 第40-41页 |
3.2.5 杨树-禽畜复合经营模式 | 第41-42页 |
3.3 研究数据 | 第42-46页 |
3.4 基准方案下不同经营模式的综合效益预测分析 | 第46-54页 |
3.5 其他情景方案下不同经营模式综合效益的敏感性分析 | 第54-62页 |
3.5.1 情景方案一:预期资本收益率变动的敏感性分析 | 第54-55页 |
3.5.2 情景方案二:投入品价格变化的敏感性分析 | 第55-58页 |
3.5.3 情景方案三:产出品价格变动的敏感性分析 | 第58-61页 |
3.5.4 结果分析 | 第61-62页 |
第四章 泗阳县杨树林农复合经营可持续性研究 | 第62-68页 |
4.1 泗阳县杨树林农复合经营发展的瓶颈与不足 | 第62-65页 |
4.1.1 政府服务体系不健全,产业政策不完善 | 第62页 |
4.1.2 林农复合经营规模较小、深度较浅 | 第62-63页 |
4.1.3 资金投入不足,基础设施建设不完善 | 第63页 |
4.1.4 信息化程度低,缺乏模式优化研究 | 第63-64页 |
4.1.5 科技含量低,专业性人才缺乏 | 第64页 |
4.1.6 组织化程度低,营销网络不健全,市场风险较大 | 第64页 |
4.1.7 农户对林农复合经营缺乏认识,积极性不高 | 第64-65页 |
4.2 泗阳县林农复合经营的优化对策 | 第65-68页 |
4.2.1 坚持科学规划,加大政策扶持 | 第65页 |
4.2.2 加大林地综合开发力度,扩大复合经营规模 | 第65页 |
4.2.3 多方筹集资金,推动基础建设 | 第65-66页 |
4.2.4 深入系统研究,提高信息化程度 | 第66页 |
4.2.5 创新机制,实现产业化经营 | 第66-67页 |
4.2.6 抓点促面,广泛宣传,强化科技支撑 | 第67-68页 |
第五章 研究结论与展望 | 第68-71页 |
5.1 研究结论 | 第68-69页 |
5.2 研究展望 | 第69-71页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 第71-72页 |
图表目录 | 第72-73页 |
参考文献 | 第73-80页 |
附表 | 第80-10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