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安市高新区第五立面规划控制研究
摘要 | 第3-4页 |
Abstract | 第4-5页 |
第1章 绪论 | 第9-18页 |
1.1 研究背景 | 第9-11页 |
1.2 国内外相关研究 | 第11-14页 |
1.2.1 国内相关研究 | 第11-12页 |
1.2.2 国外相关研究 | 第12-14页 |
1.3 研究目的与意义 | 第14-15页 |
1.3.1 研究目的 | 第14页 |
1.3.2 研究意义 | 第14-15页 |
1.4 研究内容方法 | 第15-17页 |
1.4.1.研究内容 | 第15-16页 |
1.4.2 研究方法 | 第16-17页 |
1.5 论文的基本框架 | 第17-18页 |
第2章 城市与第五立面 | 第18-39页 |
2.1 第五立面的含义 | 第18-19页 |
2.1.1 广义层面 | 第18-19页 |
2.1.2 狭义层面 | 第19页 |
2.2 第五立面的起源与发展 | 第19-25页 |
2.2.1 视点的转变 | 第19-21页 |
2.2.2 发展影响因素 | 第21-25页 |
2.3 第五立面构成要素 | 第25-30页 |
2.3.1 自然元素 | 第26-28页 |
2.3.2 人工元素 | 第28-30页 |
2.4 第五立面与城市的关系 | 第30-34页 |
2.4.1 塑造城市肌理 | 第30-31页 |
2.4.2 构建城市天际线 | 第31-32页 |
2.4.3 丰富城市空间层次 | 第32-34页 |
2.5 当前第五立面发展面临的问题 | 第34-37页 |
2.5.1 多元趋同,特色丧失 | 第34-35页 |
2.5.2 忽视环境,孤立造型 | 第35-36页 |
2.5.3 破坏界面,材料单一 | 第36页 |
2.5.4 法规疏忽,要求缺失 | 第36-37页 |
2.6 本章小结 | 第37-39页 |
第3章 西安高新区第五立面发展现状 | 第39-55页 |
3.1 西安高新区发展历程 | 第39-41页 |
3.1.1 西安高新区发展概况及特色 | 第39-40页 |
3.1.2 西安高新区现状特点 | 第40-41页 |
3.2 西安高新区第五立面现状 | 第41-45页 |
3.2.1 第五立面现状特点 | 第41-43页 |
3.2.2 第五立面现状风貌分区 | 第43-45页 |
3.3 高新区第五立面现状存在问题 | 第45-53页 |
3.3.1 宏观问题 | 第45-49页 |
3.3.2 中观问题 | 第49-51页 |
3.3.3 微观问题 | 第51-53页 |
3.4 本章小结 | 第53-55页 |
第4章 西安市高新区第五立面规划框架建构 | 第55-73页 |
4.1 相关规划解读 | 第55-58页 |
4.1.1 西安市城市设计通用导则 | 第55-57页 |
4.1.2 西安市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总体城市设计 | 第57-58页 |
4.2 第五立面设计原则 | 第58-65页 |
4.2.1 功能合理 | 第59-60页 |
4.2.2 形态优美 | 第60-62页 |
4.2.3 尊重环境 | 第62-63页 |
4.2.4 文脉传承 | 第63-64页 |
4.2.5 延续肌理 | 第64-65页 |
4.3 第五立面规划策略 | 第65-71页 |
4.3.1 宏观控制 | 第65-67页 |
4.3.2 中观塑造 | 第67-70页 |
4.3.3 微观推敲 | 第70-71页 |
4.4 本章小结 | 第71-73页 |
第5章 西安市高新区第五立面控制与引导 | 第73-103页 |
5.1 基于“面”的城市分区第五立面控制与引导 | 第73-80页 |
5.1.1 与城市背景相协调 | 第73-74页 |
5.1.2 确定区域风貌主题 | 第74-78页 |
5.1.3 划定重点控制区域 | 第78-79页 |
5.1.4 控制重要地标节点 | 第79-80页 |
5.2 基于“线”的重要廊道第五立面控制与引导 | 第80-84页 |
5.2.1 控制主要廊道 | 第80-81页 |
5.2.2 优化体块关系 | 第81-83页 |
5.2.3 调节相应指标 | 第83-84页 |
5.2.4 加强美学控制 | 第84页 |
5.3 基于“点”的重点地区第五立面控制与引导 | 第84-98页 |
5.3.1 编制建筑导则 | 第84-97页 |
5.3.2 绿色建筑导引 | 第97-98页 |
5.4 西安市高新区第五立面规划管理与实施 | 第98-100页 |
5.4.1 第五立面规划管理方式 | 第98-99页 |
5.4.2 第五立面规划实施保障 | 第99-100页 |
5.5 本章小结 | 第100-103页 |
结语 | 第103-105页 |
致谢 | 第105-107页 |
参考文献 | 第107-109页 |
图表目录 | 第109-11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