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3-4页 |
ABSTRACT | 第4-5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9-23页 |
1.1 研究背景与研究意义 | 第9-12页 |
1.1.1 研究背景及问题的提出 | 第9-11页 |
1.1.2 研究意义 | 第11-12页 |
1.2 核心概念界定 | 第12-17页 |
1.2.1 内部控制与内部控制缺陷 | 第12-14页 |
1.2.2 内部控制信息披露 | 第14-16页 |
1.2.3 高管和高管权力 | 第16-17页 |
1.3 研究思路与研究内容 | 第17-19页 |
1.3.1. 研究思路 | 第17-18页 |
1.3.2 研究内容 | 第18-19页 |
1.4 研究方法与技术路线 | 第19-21页 |
1.4.1 研究方法 | 第19-21页 |
1.4.2 技术路线 | 第21页 |
1.5 主要创新点 | 第21-23页 |
第二章 理论与文献综述 | 第23-38页 |
2.1 本文研究的理论基础 | 第23-28页 |
2.1.1 委托代理理论 | 第23-24页 |
2.1.2 信息不对称 | 第24-25页 |
2.1.3 信号传递理论 | 第25-26页 |
2.1.4 寻租理论 | 第26-28页 |
2.2 内部控制信息披露违规文献综述 | 第28-38页 |
2.2.1 内部控制信息披露违规动因文献综述 | 第28-31页 |
2.2.2 内部控制信息披露违规经济后果文献综述 | 第31-35页 |
2.2.3 内部控制信息披露违规预警文献综述 | 第35-38页 |
第三章 内部控制信息披露的制度规范与现状分析 | 第38-55页 |
3.1 我国上市公司内部控制信息披露规范体系 | 第38-42页 |
3.1.1 起步阶段 | 第40-41页 |
3.1.2 快速发展阶段 | 第41页 |
3.1.3 初步成型阶段 | 第41-42页 |
3.2. 内部控制信息披露规范的国际比较与借鉴 | 第42-46页 |
3.2.1 美国内部控制信息披露制度 | 第42-43页 |
3.2.2 英国内部控制信息披露制度 | 第43-44页 |
3.2.3 欧盟地区内部控制信息披露制度 | 第44页 |
3.2.4 借鉴与启示 | 第44-46页 |
3.3 我国内部控制信息披露现状调查与分析 | 第46-55页 |
3.3.1 调查说明 | 第46-47页 |
3.3.2 调查内容与分析 | 第47-55页 |
第四章 管理层权力与内部控制信息披露违规 | 第55-68页 |
4.1 理论分析与研究假说 | 第55-57页 |
4.2 样本选取与数据来源 | 第57-59页 |
4.2.1 样本选择 | 第57-58页 |
4.2.2 数据来源 | 第58-59页 |
4.3 变量设计 | 第59-62页 |
4.3.1 因变量 | 第59-60页 |
4.3.2 解释变量 | 第60-61页 |
4.3.3 控制变量 | 第61-62页 |
4.4 计量模型 | 第62页 |
4.5 实证检验与结果 | 第62-66页 |
4.5.1 样本描述性统计和组间比较 | 第62-63页 |
4.5.2 相关系数矩阵分析 | 第63-64页 |
4.5.3 多元变量回归结果分析 | 第64-65页 |
4.5.4 稳健性检验 | 第65-66页 |
4.6 研究结论 | 第66-68页 |
第五章 内部控制信息披露违规的经济后果 | 第68-89页 |
5.1 股票市场反应 | 第68-76页 |
5.1.1 理论分析与研究假设 | 第68-69页 |
5.1.2 研究设计 | 第69-73页 |
5.1.3 实证检验与结果 | 第73-76页 |
5.1.4 研究结论与分析 | 第76页 |
5.2 与重述相关的市场惩罚 | 第76-89页 |
5.2.1 管理层变更 | 第77-81页 |
5.2.2 会计师事务所变更 | 第81-85页 |
5.2.3 法律诉讼的发生 | 第85-88页 |
5.2.4 稳健性检验 | 第88页 |
5.2.5 研究结论与分析 | 第88-89页 |
第六章 内部控制信息披露违规的预警研究 | 第89-108页 |
6.1 研究设计 | 第89-100页 |
6.1.1 研究样本选择 | 第89-90页 |
6.1.2 研究变量的选择 | 第90-97页 |
6.1.3 预警方法设计 | 第97-100页 |
6.2 实证结果与分析 | 第100-107页 |
6.2.1 单变量分析 | 第100-101页 |
6.2.2 预警结果与分析 | 第101-107页 |
6.3 研究结论 | 第107-108页 |
第七章 内部控制信息披露违规的防范机制分析 | 第108-112页 |
7.1 内部控制信息披露的外部监督机制 | 第108-110页 |
7.1.1 提高监管机构稽核质量 | 第108-109页 |
7.1.2 建立内部控制缺陷未披露的惩罚机制,加大惩罚力度 | 第109页 |
7.1.3 充分发挥外部审计、媒体等外部监督作用 | 第109-110页 |
7.2 内部控制信息披露的内部监督机制 | 第110-112页 |
7.2.1 强化内部人权力制衡 | 第110页 |
7.2.2 完善高管的激励和约束机制 | 第110-112页 |
第八章 研究结论与展望 | 第112-115页 |
8.1 研究结论 | 第112-113页 |
8.2 研究局限性 | 第113-114页 |
8.3 未来研究方向 | 第114-115页 |
参考文献 | 第115-132页 |
发表文章和科研情况 | 第132-133页 |
致谢 | 第13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