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4-8页 |
ABSTRACT | 第8-12页 |
1 绪论 | 第18-26页 |
1.1 本文的背景与研究意义 | 第18-22页 |
1.1.1 研究背景 | 第18-21页 |
1.1.2 本文研究的意义和价值 | 第21-22页 |
1.2 本文的研究思路与内容 | 第22-24页 |
1.2.1 研究思路 | 第22-24页 |
1.2.2 研究内容 | 第24页 |
1.3 本文研究方法与创新点 | 第24-26页 |
1.3.1 研究方法 | 第24-25页 |
1.3.2 创新之处 | 第25-26页 |
2 文献综述 | 第26-55页 |
2.1 融资理论研究综述 | 第26-39页 |
2.1.1 国外文献理论综述 | 第26-35页 |
2.1.2 国内融资效率研究综述 | 第35-39页 |
2.2 战略性新兴产业研究综述 | 第39-49页 |
2.2.1 战略性新兴产业的涵义与特征研究综述 | 第40-43页 |
2.2.2 战略性新兴产业的产生原因研究综述 | 第43-47页 |
2.2.2 小结 | 第47-49页 |
2.3 战略性新兴产业融资模式的研究综述 | 第49-55页 |
2.3.1 国外战略性新兴产业融资模式的研究综述 | 第49-52页 |
2.3.2 国内战略性新兴产业融资模式的研究综述 | 第52-53页 |
2.3.3 小结 | 第53-55页 |
3 企业融资效率的理论基础和新兴产业的融资供求机理 | 第55-73页 |
3.1 融资的概念 | 第55-59页 |
3.1.1 融资 | 第55页 |
3.1.2 融资结构 | 第55-56页 |
3.1.3 融资成本 | 第56-59页 |
3.2 融资方式及特点 | 第59-63页 |
3.2.1 内源融资与外源融资 | 第60-61页 |
3.2.2 直接融资与间接融资 | 第61-62页 |
3.2.3 股权融资与债权融资 | 第62-63页 |
3.3 战略性新兴产业融资供求的机理分析 | 第63-67页 |
3.3.1 融资供给分析 | 第63-65页 |
3.3.2 资金需求分析 | 第65-66页 |
3.3.3 融资均衡与供求变动分析 | 第66-67页 |
3.4 融资效率的分析理论及方法 | 第67-73页 |
3.4.1 效率的涵义 | 第67-68页 |
3.4.2 企业融资效率的涵义 | 第68-70页 |
3.4.3 数据包络分析(DEA)在融资效率分析中的应用 | 第70-73页 |
4 我国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现状及融资问题分析 | 第73-103页 |
4.1 我国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背景 | 第73-75页 |
4.1.1 国际金融危机催生新兴产业的发展 | 第73页 |
4.1.2 科技创新为战略性新兴产业奠定基础 | 第73-74页 |
4.1.3 新型工业化道路带动战略性新兴产业 | 第74-75页 |
4.2 我国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现状 | 第75-95页 |
4.2.1 节能环保产业 | 第75-78页 |
4.2.2 新材料产业 | 第78-82页 |
4.2.3 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 | 第82-84页 |
4.2.4 高端装备制造业 | 第84-86页 |
4.2.5 新能源产业 | 第86-89页 |
4.2.6 生物产业 | 第89-92页 |
4.2.7 新能源汽车产业 | 第92-95页 |
4.3 我国战略性新兴企业融资现状 | 第95-101页 |
4.3.1 战略性新兴产业取得商业银行传统信贷支持有限 | 第97-99页 |
4.3.2 战略性新兴产业中创新金融产品适用性不足 | 第99-100页 |
4.3.3 市场化融资渠道与阶段性资金需求不匹配 | 第100页 |
4.3.4 战略性新兴产业的政策性融资支持较难实现 | 第100-101页 |
4.3.5 融资支持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的信用评估体系不健全 | 第101页 |
4.4 我国战略性新兴产业的融资现状中问题成因分析 | 第101-103页 |
4.4.1 战略性新兴产业资金壁垒较高 | 第101-102页 |
4.4.2 政策短期效应有碍市场机制的形成 | 第102页 |
4.4.3 企业抗风险能力决定融资渠道狭窄 | 第102-103页 |
5 我国战略性新兴产业融资效率的实证研究 | 第103-121页 |
5.1 企业融资效率DEA评价模型的构建 | 第103-107页 |
5.1.1 数据包络分析(DEA)的基本模型 | 第103-105页 |
5.1.2 企业融资效率评价模型 | 第105-107页 |
5.2 融资效率DEA模型的投入、产出指标 | 第107-109页 |
5.2.1 投入指标 | 第107-108页 |
5.2.2 产出指标 | 第108页 |
5.2.3 原始指标数据的无量纲化 | 第108-109页 |
5.3 样本选取与数据来源 | 第109页 |
5.4 样本指标的统计描述 | 第109-112页 |
5.4.1 样本的资产规模描述 | 第109-110页 |
5.4.2 样本的营业收入情况描述 | 第110-111页 |
5.4.3 样本净利润情况描述 | 第111-112页 |
5.5 我国战略性新兴产业融资效率整体评价结果及分析 | 第112-121页 |
5.5.1 融资效率的整体分析 | 第112-114页 |
5.5.2 融资效率值的分布状况分析 | 第114页 |
5.5.3 纯技术效率与规模效率的比较分析 | 第114-116页 |
5.5.4 融资效率规模报酬分析 | 第116-117页 |
5.5.5 我国战略性新兴产业各行业间融资效率比较分析 | 第117-121页 |
6 影响我国战略性新兴产业融资效率的因素分析 | 第121-132页 |
6.1 我国战略性新兴产业融资效率影响因素 | 第121-125页 |
6.1.1 融资成本 | 第121-122页 |
6.1.2 企业规模 | 第122-123页 |
6.1.3 资金利用率 | 第123-124页 |
6.1.4 融资主体自由度 | 第124页 |
6.1.5 宏观经济运行情况 | 第124-125页 |
6.2 影响因素的实证分析 | 第125-132页 |
6.2.1 模型变量的选择 | 第125页 |
6.2.2 研究假设和模型构建 | 第125-129页 |
6.2.3 回归结果及结论分析 | 第129-132页 |
7 研究结论及政策建议 | 第132-145页 |
7.1 研究结论 | 第132-133页 |
7.1.1 我国战略性新兴产业融资效率较低且呈下降趋势 | 第132-133页 |
7.1.2 影响战略性新兴产业企业融资效率的主要因素 | 第133页 |
7.2 政策建议 | 第133-145页 |
7.2.1 战略性新兴产业融资机制的国际经验借鉴 | 第134-136页 |
7.2.2 提高我国战略性新兴产业融资效率政策建议 | 第136-145页 |
附录 | 第145-157页 |
附录Ⅰ 战略性新兴产业上市公司2010年度度DEA效率评价结果一览表 | 第145-150页 |
附录Ⅱ 战略性新兴产业上市公司2011年度度DEA效率评价结果一览表 | 第150-155页 |
附录Ⅲ 战略性新兴产业样本上市公司行业分布 | 第155-157页 |
参考文献 | 第157-174页 |
博士研究生学习期间科研成果 | 第174-175页 |
后记 | 第17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