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3-5页 |
Abstract | 第5-6页 |
第1章 绪论 | 第12-18页 |
1.1 研究背景 | 第12-13页 |
1.1.1 宁夏“向西开放”的政策 | 第12页 |
1.1.2 真实性的质疑 | 第12-13页 |
1.1.3 民族文化保护的紧迫性 | 第13页 |
1.2 研究意义 | 第13-15页 |
1.2.1 理论意义 | 第13-14页 |
1.2.2 现实意义 | 第14-15页 |
1.3 研究内容 | 第15-16页 |
1.3.1 研究思路 | 第15页 |
1.3.2 研究重点 | 第15页 |
1.3.3 技术路线 | 第15-16页 |
1.4 研究方法 | 第16-18页 |
1.4.1 文献研究 | 第16-17页 |
1.4.2 问卷调查 | 第17页 |
1.4.3 数理统计 | 第17-18页 |
第2章 理论基础阐释 | 第18-24页 |
2.1 相关概念阐释 | 第18-19页 |
2.1.1 民族 | 第18页 |
2.1.2 民族文化 | 第18页 |
2.1.3 民族旅游 | 第18-19页 |
2.1.4 相关概念 | 第19页 |
2.2 相关理论阐释 | 第19-24页 |
2.2.1 真实性理论 | 第19-21页 |
2.2.2 旅游可持续发展理论 | 第21-22页 |
2.2.3 区域旅游开发理论 | 第22-24页 |
第3章 研究综述 | 第24-32页 |
3.1 国内外旅游真实性研究综述 | 第24-27页 |
3.1.1 真实性概念研究 | 第24-25页 |
3.1.2 旅游真实性与商品化 | 第25-26页 |
3.1.3 旅游真实性感知研究 | 第26-27页 |
3.1.4 小结 | 第27页 |
3.2 国内民族旅游研究综述 | 第27-29页 |
3.2.1 民族旅游的定义 | 第27页 |
3.2.2 民族旅游开发模式研究 | 第27-28页 |
3.2.3 民族村寨研究 | 第28页 |
3.2.4 民族旅游开发及保护研究 | 第28-29页 |
3.2.5 小结 | 第29页 |
3.3 国外民族旅游研究综述 | 第29-32页 |
3.3.1 民族旅游的定义 | 第29页 |
3.3.2 民族旅游者研究 | 第29-30页 |
3.3.3 民族旅游原真性 | 第30页 |
3.3.4 民族旅游对目的地影响研究 | 第30-31页 |
3.3.5 小结 | 第31-32页 |
第4章 宁夏民族旅游发展现状 | 第32-42页 |
4.1 回族文化的概况 | 第32-37页 |
4.1.1 回族历史 | 第32-33页 |
4.1.2 回族文化要素 | 第33-37页 |
4.2 旅游业发展概况 | 第37-39页 |
4.2.1 地理位置 | 第37页 |
4.2.2 特色旅游资源 | 第37-38页 |
4.2.3 旅游业发展现状 | 第38-39页 |
4.3 民族旅游存在的问题 | 第39-42页 |
4.3.1 已有景点较少 | 第39页 |
4.3.2 民族旅游产品开发深度不足 | 第39-40页 |
4.3.3 民族旅游餐饮业发展较弱 | 第40页 |
4.3.4 文化阐释方式简单 | 第40-42页 |
第5章 数据调查与分析 | 第42-68页 |
5.1 研究设计 | 第42-43页 |
5.1.1 案例地选取 | 第42页 |
5.1.2 问卷设计 | 第42-43页 |
5.1.3 数据收集 | 第43页 |
5.2 描述性统计分析 | 第43-49页 |
5.2.1 游客背景资料分析 | 第43-46页 |
5.2.2 游客行为分析 | 第46-48页 |
5.2.3 游客心理期望分析 | 第48-49页 |
5.3 因子分析 | 第49-55页 |
5.3.1 信度分析 | 第50页 |
5.3.2 KMO检验和Bartlett球形检验 | 第50-51页 |
5.3.3 探索性因子分析及量表精炼 | 第51-54页 |
5.3.4 因子命名 | 第54-55页 |
5.3.5 构建综合评价模型 | 第55页 |
5.4 方差分析 | 第55-68页 |
5.4.1 性别对中介变量和结果变量的影响作用 | 第56-57页 |
5.4.2 民族对各变量的影响作用 | 第57-59页 |
5.4.3 年龄对中介变量和结果变量的影响作用 | 第59-60页 |
5.4.4 学历对中介变量和结果变量的影响作用 | 第60-62页 |
5.4.5 职业对中介变量和结果变量的影响作用 | 第62-64页 |
5.4.6 个人月收入对中介变量和结果变量的影响作用 | 第64-66页 |
5.4.7 接触宁回族文化次数对中介变量和结果变量的影响作用 | 第66-68页 |
第6章 基于客观主义理论的宁夏民族旅游发展探讨 | 第68-76页 |
6.1 基本要求 | 第68-69页 |
6.1.1 文化保护与发展的要求 | 第68页 |
6.1.2 文化传承与创新的要求 | 第68-69页 |
6.1.3 文化传播的要求 | 第69页 |
6.2 景区建设 | 第69-71页 |
6.2.1 民族文化村的建设 | 第69页 |
6.2.2 民族生态景区的建设 | 第69-70页 |
6.2.3 社区参与开发的建设 | 第70-71页 |
6.3 产品开发 | 第71-76页 |
6.3.1 民族宗教产品开发 | 第71-72页 |
6.3.2 民族服饰产品开发 | 第72-73页 |
6.3.3 民族饮食产品开发 | 第73-74页 |
6.3.4 民族文化商品开发 | 第74-76页 |
第7章 基于建构主义真实性理论的宁夏民族旅游发展探讨 | 第76-80页 |
7.1 区域合作结构重构 | 第76-77页 |
7.1.1 区内合作结构重整 | 第76-77页 |
7.1.2 国内市场合作结构重整 | 第77页 |
7.1.3 国际市场合作结构重整 | 第77页 |
7.2 人才结构重构 | 第77-79页 |
7.2.1 创办阿语旅游学校 | 第78页 |
7.2.2 引进紧缺专业人员 | 第78页 |
7.2.3 培养高素质从业人员 | 第78-79页 |
7.3 区域交通结构重整 | 第79-80页 |
7.3.1 航空网络重构 | 第79页 |
7.3.2 铁路网络重构 | 第79页 |
7.3.3 公路网络重构 | 第79-80页 |
第8章 基于存在主义真实性理论的宁夏民族旅游发展探讨 | 第80-84页 |
8.1 基于市场动机的立体化宣传模式 | 第80-81页 |
8.1.1 举办旅游推介会 | 第80页 |
8.1.2 依靠节庆活动宣传 | 第80页 |
8.1.3 建设网络营销系统 | 第80-81页 |
8.2 基于消费需求的新体验方式 | 第81-82页 |
8.2.1 建设智慧旅游景区 | 第82页 |
8.2.2 体验式旅游 | 第82页 |
8.3 基于游客满意的服务质量提升 | 第82-84页 |
8.3.1 加快服务功能和配套设施建设 | 第83页 |
8.3.2 构建穆斯林旅游服务标准体系 | 第83-84页 |
第9章 基于后现代主义理论的宁夏民族旅游发展探讨 | 第84-88页 |
9.1 促进不同文化融合,推进地域交流合作 | 第84-85页 |
9.1.1 近距离文化互补合作 | 第84页 |
9.1.2 远距离文化同质合作 | 第84-85页 |
9.1.3 跨国穆斯林文化合作 | 第85页 |
9.2 加快文化与科技融合,开展文化科技旅游 | 第85-88页 |
9.2.1 推出回文化影视作品 | 第85页 |
9.2.2 推出文化主题公园 | 第85-88页 |
第10章 研究总结 | 第88-92页 |
10.1 研究结论 | 第88-89页 |
10.1.1 描述性统计分析结果 | 第88页 |
10.1.2 民族旅游真实性指标体系 | 第88-89页 |
10.1.3 人口统计特征对潜在变量和结果变量的影响 | 第89页 |
10.2 宁夏民族旅游发展的措施建议 | 第89-91页 |
10.2.1 制定民族地区旅游文化保护与开发法规体系 | 第89-90页 |
10.2.2 普及全方位的持续旅游文化发展观 | 第90页 |
10.2.3 调整民族地区旅游文化开发的产权结构 | 第90-91页 |
10.2.4 民族文化研究者进行监督和把关 | 第91页 |
10.3 研究创新 | 第91页 |
10.4 研究局限 | 第91页 |
10.5 研究展望 | 第91-92页 |
参考文献 | 第92-96页 |
附录 | 第96-98页 |
致谢 | 第98-100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 | 第10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