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异质信念视角下对财务舞弊的实证研究
中文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6页 |
一、绪论 | 第10-17页 |
(一)研究背景及意义 | 第10-12页 |
1.研究背景 | 第10-11页 |
2.研究意义 | 第11-12页 |
(二)财务舞弊和异质信念研究的文献综述 | 第12-14页 |
1.财务舞弊的研究概况 | 第12-13页 |
2.异质信念的研究概况 | 第13-14页 |
3.文献评述 | 第14页 |
(三)本文的研究思路与研究结构 | 第14-15页 |
1.研究思路 | 第14-15页 |
2.研究结构 | 第15页 |
(四)研究方法 | 第15-16页 |
1.文献研究法 | 第15页 |
2.实证研究法 | 第15-16页 |
3.数量研究法 | 第16页 |
(五)本文的创新点 | 第16-17页 |
二、财务舞弊和异质信念的相关理论 | 第17-22页 |
(一)财务舞弊的相关概念 | 第17-18页 |
1.舞弊的基本概念 | 第17页 |
2.财务舞弊的基本概念 | 第17-18页 |
(二)财务舞弊动因的四大理论 | 第18-20页 |
1.二因素理论 | 第18页 |
2.三因素理论 | 第18-19页 |
3.四因素理论 | 第19页 |
4.风险因子理论 | 第19-20页 |
(三)异质信念的基本概念与形成机制 | 第20-21页 |
1.异质信念的基本概念 | 第20页 |
2.异质信念的形成机制 | 第20-21页 |
(四)异质信念衡量指标的选取 | 第21-22页 |
1.交易数量 | 第21页 |
2.超额收益波动率 | 第21页 |
3.公司的年龄 | 第21页 |
4.股票年收益率 | 第21页 |
5.股票的收益波动率 | 第21页 |
6.股票的年均换手率 | 第21-22页 |
三、我国上市公司财务舞弊的现状分析 | 第22-27页 |
(一)发生财务舞弊的上市公司的主要特征 | 第23-25页 |
1.管理者对利益的过度追求 | 第23-24页 |
2.内部控制制度存在不足 | 第24页 |
3.公司内部组织结构不完善 | 第24-25页 |
4.融资需求大 | 第25页 |
5.注册会计师独立性差 | 第25页 |
6.外部监管机构的处罚程度小 | 第25页 |
(二)我国上市公司发生财务舞弊采取的主要手段 | 第25-27页 |
1.虚增利润 | 第25-26页 |
2.关联方交易 | 第26页 |
3.选择不恰当的会计政策和会计估计 | 第26页 |
4.信息披露不及时 | 第26-27页 |
四、异质信念与财务舞弊关系的实证分析 | 第27-47页 |
(一)提出假设 | 第27页 |
(二)研究的样本选取和分析的数据来源 | 第27-28页 |
1.研究样本的选取 | 第27-28页 |
2.数据分析的来源 | 第28页 |
(三)选取的研究变量和建立的分析模型 | 第28-32页 |
1.研究的变量 | 第28-31页 |
2.建立的分析模型 | 第31-32页 |
(四)实证分析的结果 | 第32-44页 |
1.描述性统计分析 | 第32-35页 |
2.相关性分析 | 第35-40页 |
3.回归分析 | 第40-44页 |
(五)模型的稳健性检验 | 第44-47页 |
1.增加控制变量的稳健性检验 | 第44-45页 |
2.增加解释变量的稳健性检验 | 第45-47页 |
五、研究结论、建议及展望 | 第47-51页 |
(一)研究结论 | 第47-48页 |
(二)建议 | 第48-50页 |
1.加强企业的内部控制制度 | 第48-49页 |
2.完善公司的内部组织结构 | 第49页 |
3.降低投资者的异质信念 | 第49-50页 |
4.提高上市公司的外部审计质量 | 第50页 |
(三)研究不足 | 第50页 |
(四)未来展望 | 第50-51页 |
参考文献 | 第51-54页 |
致谢 | 第5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