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5-6页 |
Abstract | 第6-7页 |
第1章 绪论 | 第13-21页 |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 | 第13-14页 |
1.1.1 研究背景 | 第13页 |
1.1.2 研究意义 | 第13-14页 |
1.2 相关文献综述 | 第14-18页 |
1.2.1 会计职业判断影响因素的文献综述 | 第14-16页 |
1.2.2 公允价值会计职业判断的文献综述 | 第16-18页 |
1.2.3 文献述评 | 第18页 |
1.3 研究方法与内容框架 | 第18-21页 |
第2章 公允价值会计职业判断影响因素研究的基础理论 | 第21-29页 |
2.1 公允价值与会计职业判断的含义及两者的内在联系 | 第21-24页 |
2.1.1 公允价值与会计职业判断的含义 | 第21-23页 |
2.1.2 公允价值与会计职业判断的内在联系 | 第23-24页 |
2.2 公允价值会计职业判断的含义及特征 | 第24-26页 |
2.2.1 公允价值会计职业判断含义的界定 | 第24-25页 |
2.2.2 公允价值会计职业判断的特征 | 第25-26页 |
2.3 公允价值会计职业判断影响因素研究的理论基础 | 第26-29页 |
2.3.1 行为心理学理论:卢因行为模型 | 第26-27页 |
2.3.2 现代决策理论:西蒙的有限理性学说 | 第27-29页 |
第3章 公允价值会计职业判断影响因素的理论分析 | 第29-36页 |
3.1 主体心理因素 | 第29-32页 |
3.1.1 会计人员所具备的知识和经验 | 第30页 |
3.1.2 会计人员的专业胜任能力 | 第30页 |
3.1.3 会计人员的认知能力 | 第30-31页 |
3.1.4 会计人员的需求和动机 | 第31页 |
3.1.5 管理当局的意图 | 第31页 |
3.1.6 会计人员的职业道德水平 | 第31页 |
3.1.7 会计人员对咨询或集体判断的重视程度 | 第31-32页 |
3.2 环境因素 | 第32-34页 |
3.2.1 企业内部环境 | 第32页 |
3.2.2 准则环境 | 第32-33页 |
3.2.3 外部监管环境 | 第33页 |
3.2.4 市场环境 | 第33页 |
3.2.5 信息环境 | 第33-34页 |
3.3 客体因素 | 第34-36页 |
3.3.1 采用公允价值计量的资产负债或经济业务的特征 | 第34页 |
3.3.2 相关交易的有序程度 | 第34-36页 |
第4章 公允价值会计职业判断影响因素的实证分析 | 第36-47页 |
4.1 问卷调查的基本情况概述 | 第36-39页 |
4.1.1 调查目的 | 第36页 |
4.1.2 问卷设计 | 第36页 |
4.1.3 调查对象与样本特征 | 第36-39页 |
4.2 因子分析 | 第39-44页 |
4.2.1 影响因素的选取及数据处理 | 第39-40页 |
4.2.2 问卷的信度和效度检验 | 第40-42页 |
4.2.3 因子分析的前提条件检验 | 第42页 |
4.2.4 主成分分析 | 第42-44页 |
4.3 公因子的均值分析 | 第44-45页 |
4.4 实证结论 | 第45-47页 |
第5章 提高公允价值会计职业判断信息质量的政策建议 | 第47-51页 |
5.1 提升会计人员的执业技能 | 第47-48页 |
5.1.1 丰富知识储备并更新知识结构 | 第47页 |
5.1.2 注重积累与丰富工作经验 | 第47页 |
5.1.3 加强训练以有利于提升综合能力 | 第47-48页 |
5.2 完善公允价值会计职业判断的行为依据 | 第48-49页 |
5.2.1 加强市场体系与信息化建设 | 第48页 |
5.2.2 完善公允价值计量准则 | 第48页 |
5.2.3 建立内部估值流程 | 第48-49页 |
5.2.4 提升对咨询和集体判断的重视程度 | 第49页 |
5.3 优化内外部监管体系 | 第49-50页 |
5.3.1 完善外部监管体系 | 第49页 |
5.3.2 健全内部监管体系 | 第49-50页 |
5.4 引导会计人员形成正确的价值观 | 第50-51页 |
5.4.1 满足会计人员的合理需求 | 第50页 |
5.4.2 加强会计人员职业道德教育 | 第50-51页 |
结论 | 第51-53页 |
参考文献 | 第53-57页 |
致谢 | 第57-58页 |
附录A (攻读学位期间所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 | 第58-59页 |
附录B (公允价值计量中的会计职业判断问题调查问卷) | 第59-6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