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2-3页 |
Abstract | 第3-4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7-13页 |
1.1 研究背景和意义 | 第7-9页 |
1.2 设施规划的发展研究 | 第9-11页 |
1.2.1 发展历程 | 第9页 |
1.2.2 近期研究 | 第9-11页 |
1.3 课题来源和研究内容 | 第11-13页 |
第二章 设施规划理论与方法 | 第13-29页 |
2.1 设施规划设计 | 第13-14页 |
2.1.1 车间布局设计 | 第13页 |
2.1.2 设计内容 | 第13-14页 |
2.1.3 设施规划的目标 | 第14页 |
2.2 车间物流分析 | 第14-19页 |
2.2.1 物流定义 | 第14-15页 |
2.2.2 物流分析方法 | 第15-19页 |
2.3 车间布置方式分析 | 第19-20页 |
2.4 车间布局方法 | 第20-24页 |
2.4.1 系统布置设计 | 第20-24页 |
2.4.2 螺旋法布置 | 第24页 |
2.5 加权因素比较法 | 第24-26页 |
2.5.1 加权因素比较法 | 第24-25页 |
2.5.2 加权因素比较法的公式 | 第25-26页 |
2.5.3 加权因素比较法的步骤 | 第26页 |
2.6 遗传算法 | 第26-28页 |
2.7 本章小结 | 第28-29页 |
第三章 车间布局模型及算法 | 第29-43页 |
3.1 车间布局模型 | 第29-34页 |
3.1.1 车间布局目标 | 第29-30页 |
3.1.2 布局对象 | 第30页 |
3.1.3 模型与约束条件 | 第30-34页 |
3.2 设施布局算法分析 | 第34-40页 |
3.2.1 布局的算法过程 | 第35-38页 |
3.2.2 定量布置程序法(CRAFT) | 第38-39页 |
3.2.3 计算机化关系布置规划(CORELAP) | 第39-40页 |
3.3 遗传算法在车间布局上的应用 | 第40-42页 |
3.3.1 遗传编码 | 第40-41页 |
3.3.2 适应度函数 | 第41页 |
3.3.3 遗传操作 | 第41-42页 |
3.4 本章小结 | 第42-43页 |
第四章 BM公司机械加工车间布局 | 第43-62页 |
4.1 基本情况 | 第43-48页 |
4.1.1 BM公司车间概况 | 第43-44页 |
4.1.2 产品结构分析 | 第44-46页 |
4.1.3 P—Q分析 | 第46-47页 |
4.1.4 车间作业单元划分 | 第47-48页 |
4.2 物流分析 | 第48-55页 |
4.2.1 车间内物流概况 | 第48-49页 |
4.2.2 工艺过程分析 | 第49-50页 |
4.2.3 物流从至表 | 第50-55页 |
4.3 布局方案 | 第55-59页 |
4.4 方案评价 | 第59-61页 |
4.5 本章小结 | 第61-62页 |
第五章 车间布局软件的设计 | 第62-78页 |
5.1 系统需求分析 | 第62-64页 |
5.1.1 技术可行性 | 第62-63页 |
5.1.2 经济可行性 | 第63页 |
5.1.3 操作可行性 | 第63-64页 |
5.2 系统总体设计 | 第64-69页 |
5.2.1 系统原型设计 | 第64页 |
5.2.2 系统结构设计 | 第64-66页 |
5.2.3 系统功能设计 | 第66-67页 |
5.2.4 系统数据库设计 | 第67-69页 |
5.3 系统界面设计 | 第69-77页 |
5.3.1 软件界面设计 | 第69-74页 |
5.3.2 遗传算法优化界面 | 第74-76页 |
5.3.3 数据库管理 | 第76-77页 |
5.4 系统运行分析 | 第77页 |
5.5 本章小结 | 第77-78页 |
第六章 总结与展望 | 第78-80页 |
6.1 本文总结 | 第78页 |
6.2 未来展望 | 第78-80页 |
参考文献 | 第80-82页 |
致谢 | 第82-8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