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政治、法律论文--法律论文--中国法律论文--司法制度论文--律师制度论文

扬州市法律援助模式存在问题及对策研究

摘要第2-3页
ABSTRACT第3页
1 绪论第6-12页
    1.1 研究背景及研究意义第6-7页
        1.1.1 研究背景第6页
        1.1.2 研究意义第6-7页
    1.2 国内外研究概况第7-9页
        1.2.1 国外研究概况第7-8页
        1.2.2 国内研究概况第8-9页
    1.3 研究方法与研究思路第9-11页
        1.3.1 研究方法第9页
        1.3.2 研究思路第9-11页
    1.4 研究创新点与不足第11-12页
        1.4.1 研究创新点第11页
        1.4.2 本文不足之处第11-12页
2 基本理论与国内外法律援助模式第12-21页
    2.1 基本理论第12-13页
        2.1.1 法律援助的界定第12页
        2.1.2 法律援助质量的内涵第12-13页
        2.1.3 法律援助模式的定义第13页
        2.1.4 法律援助模式的二维结构第13页
    2.2 国内外法律援助模式第13-21页
        2.2.1 国外法律援助模式第13-16页
        2.2.2 国内法律援助模式第16-19页
        2.2.3 国内外法律援助模式选择的关键要素第19-21页
3 扬州市法律援助现状第21-31页
    3.1 扬州市法律援助基本情况第21-29页
        3.1.1 扬州市法律援助机构设置情况第21-24页
        3.1.2 扬州市法律援助服务提供情况第24-29页
    3.2 扬州市法律援助模式基本情况第29-31页
        3.2.1 扬州市法律援助管理模式第29页
        3.2.2 扬州特色法律援助提供模式第29-31页
4 扬州市法律援助模式存在的问题及分析第31-40页
    4.1 扬州市法律援助模式调查研究情况第31-35页
        4.1.1 法律援助实证研究的必要性第31页
        4.1.2 调查研究的目标、对象和方法第31页
        4.1.3 调查研究的主要内容第31-32页
        4.1.4 调查研究得到的相关数据第32-35页
    4.2 存在问题第35-37页
        4.2.1 法律援助机构设置不合理第35页
        4.2.2 法律援助机构职能混乱第35-36页
        4.2.3 法律援助专项经费不足第36页
        4.2.4 法律援助案件补贴偏低第36页
        4.2.5 “专职律师”概念模糊第36页
        4.2.6 法律援助律师、公职律师身份双重性第36页
        4.2.7 法律援助专业人才短缺第36-37页
        4.2.8 法律援助质量评估机制不完善第37页
    4.3 原因分析第37-40页
        4.3.1 法律制度不完善第37-38页
        4.3.2 法律援助资金保障不稳定第38页
        4.3.3 对专业法律援助人才重视程度不够第38-40页
5 完善扬州市法律援助模式的对策建议第40-48页
    5.1 完善法律援助管理模式的对策建议第40-42页
        5.1.1 整合地方资源,按需设置援助机构第40页
        5.1.2 提高机构效率,区分管理与实施职能第40-41页
        5.1.3 完善规章制度,规范机构工作程序第41页
        5.1.4 保障经费来源,确保办案补贴第41-42页
    5.2 完善法律援助提供模式的对策建议第42-46页
        5.2.1 建立法律援助律师职业化机制第42-43页
        5.2.2 采用多样化律师组团合作形式第43-44页
        5.2.3 完善法律援助人才储备机制第44-45页
        5.2.4 完善法律援助质量评估机制第45-46页
    5.3 对未来法律援助模式研究的展望第46-48页
结论第48-49页
参考文献第49-51页
附录第51-54页
致谢第54-55页

论文共55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我国刑事侦查阶段沉默权制度的构建
下一篇:司法公开制度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