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3-5页 |
Abstract | 第5-6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0-21页 |
1 研究背景 | 第10页 |
2 国内外水稻生产概况 | 第10-11页 |
2.1 国外水稻生产概况 | 第10页 |
2.2 国内水稻生产概况 | 第10-11页 |
3 籼、粳稻高产优质研究进展 | 第11-13页 |
3.1 籼、粳稻产量形成及生育特性研究 | 第11-12页 |
3.2 籼、粳稻品质及效益的研究 | 第12-13页 |
4 机插水稻发展概况 | 第13-14页 |
5 太湖地区水稻发展概况 | 第14-15页 |
6 研究内容及目的意义 | 第15页 |
6.1 研究的目的意义 | 第15页 |
6.2 主要研究内容 | 第15页 |
参考文献 | 第15-21页 |
第二章 机插水稻不同类型品种生育期、产量及其构成特征的差异 | 第21-33页 |
1 引言 | 第21-22页 |
2 材料与方法 | 第22-24页 |
2.1 试验地点 | 第22页 |
2.2 供试品种 | 第22页 |
2.3 试验设计与栽培管理 | 第22-23页 |
2.4 测定项目与方法 | 第23页 |
2.5 数据统计分析 | 第23-24页 |
3 结果与分析 | 第24-31页 |
3.1 不同类型品种水稻生育期及主要生育阶段生育天数的差异 | 第24-26页 |
3.2 不同类型品种水稻产量及其构成因子的差异 | 第26-27页 |
3.3 不同类型品种水稻穗部性状的差异 | 第27-31页 |
4 小结 | 第31页 |
4.1 不同类型品种水稻生育期及主要生育阶段生育天数 | 第31页 |
4.2 不同类型品种水稻产量及其构成因子 | 第31页 |
参考文献 | 第31-33页 |
第三章 机插水稻不同类型品种光合物质生产特性的比较 | 第33-49页 |
1 引言 | 第33-34页 |
2 材料与方法 | 第34-36页 |
2.1 供试材料 | 第34页 |
2.2 试验地点 | 第34页 |
2.3 试验设计与栽培管理 | 第34页 |
2.4 测定项目与方法 | 第34-35页 |
2.5 数据计算与统计分析 | 第35-36页 |
3 结果与分析 | 第36-46页 |
3.1 不同类型品种水稻群体茎蘖动态及成穗率的比较 | 第36-38页 |
3.2 不同类型水稻主要生育阶段群体干物质积累量及其比例的比较 | 第38-39页 |
3.3 不同类型水稻抽穗至成熟期群体物质生产的比较 | 第39-40页 |
3.4 不同类型品种水稻叶面积指数和光合势的比较 | 第40-42页 |
3.5 不同类型品种水稻群体透光率的比较 | 第42-43页 |
3.6 不同类型品种水稻后期剑叶净光合速率的比较 | 第43-44页 |
3.7 不同类型品种水稻上三叶SPAD值的比较 | 第44-46页 |
4 小结 | 第46-47页 |
4.1 不同类型品种水稻群体茎蘖动态及成穗率 | 第46页 |
4.2 不同类型品种水稻主要生育阶段群体干物质积累量及其比例 | 第46页 |
4.3 不同类型品种水稻叶面积指数和光合势 | 第46页 |
4.4 不同类型品种水稻群体透光率 | 第46-47页 |
4.5 不同类型品种水稻后期功能叶 | 第47页 |
参考文献 | 第47-49页 |
第四章 机插水稻不同类型品种稻米品质性状的比较 | 第49-57页 |
1 引言 | 第49页 |
2 材料与方法 | 第49-50页 |
2.1 供试材料 | 第49页 |
2.2 试验地点 | 第49页 |
2.3 试验设计与栽培管理 | 第49-50页 |
2.4 测定项目与方法 | 第50页 |
2.5 数据计算与统计分析 | 第50页 |
3 结果与分析 | 第50-53页 |
3.1 不同类型水稻品种稻米主要品质性状的比较 | 第50-52页 |
3.2 不同类型水稻品种稻米淀粉RVA谱特征值的比较 | 第52-53页 |
4 小结 | 第53-54页 |
4.1 不同类型水稻品种的加工品质 | 第53页 |
4.2 不同类型水稻品种的外观品质 | 第53页 |
4.3 不同类型水稻品种的蒸煮和营养品质 | 第53-54页 |
4.4 不同类型水稻品种稻米淀粉RVA谱特性 | 第54页 |
参考文献 | 第54-57页 |
第五章 结论与讨论 | 第57-62页 |
1 主要结论 | 第57-58页 |
1.1 机插条件下不同类型品种水稻的生育期、产量及其构成特征 | 第57页 |
1.2 机插条件下不同类型品种水稻群体茎蘖动态及光合物质生产积累特点 | 第57页 |
1.3 机插条件下不同类型品种水稻稻米品质性状 | 第57-58页 |
2 讨论 | 第58-60页 |
2.1 关于不同类型品种水稻生产力及品种适应性 | 第58-59页 |
2.2 关于不同类型品种水稻稻米品质性状 | 第59页 |
2.3 关于太湖稻区机插方式选择的展望 | 第59-60页 |
参考文献 | 第60-62页 |
致谢 | 第62-63页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 第63-6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