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政治、法律论文--中国政治论文--阶级结构与社会结构论文--社会生活与社会问题论文--生活、居住、交通论文

“互联网+”背景下的社区治理研究--以北京市F智慧社区为例

摘要第5-6页
abstract第6-7页
第1章 绪论第11-18页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第11-12页
        1.1.1 研究背景第11-12页
        1.1.2 研究意义第12页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第12-17页
        1.2.1 国内研究现状第13-15页
        1.2.2 国外研究现状第15-17页
    1.3 研究方法第17页
        1.3.1 文献资料法第17页
        1.3.2 调查法第17页
        1.3.3 案例研究法第17页
    1.4 本文结构第17-18页
第2章 相关概念及理论基础第18-24页
    2.1 “互联网+”社区治理的相关概念界定第18-21页
        2.1.1 城市社区第18页
        2.1.2 社区治理第18-19页
        2.1.3 “互联网+”第19-20页
        2.1.4 “互联网+”与社区治理相结合第20-21页
    2.2 社区建设理论基础第21-24页
        2.2.1 城市社区治理理论第21-22页
        2.2.2 无缝隙政府理论第22页
        2.2.3 网络治理理论第22-24页
第3章 我国传统社区治理模式的研究第24-30页
    3.1 城市社区治理模式的形成第24-25页
        3.1.1 单位制阶段第24页
        3.1.2 街居制阶段第24页
        3.1.3 社区制阶段第24-25页
    3.2 传统社区模式分析第25-27页
        3.2.1 行政型社区:上海模式第25-26页
        3.2.2 合作型社区:沈阳模式第26页
        3.2.3 自治型社区:江汉模式第26-27页
    3.3 传统社区模式存在的问题和分析第27-30页
        3.3.1 社区自治程度不高/自治权不充分第28页
        3.3.2 社区居民参与度较低第28-30页
第4章 “互联网+”参与下的社区治理——以北京市某社区为案例第30-45页
    4.1 北京F社区概况第30页
    4.2 关于F社区对社区治理的需求分析第30-36页
        4.2.1 社区居民对“互联网+”参与下的社区治理需求第30-32页
        4.2.2 社区服务治理部门对“互联网+”参与下的社区治理需求第32-34页
        4.2.3 社区物业对“互联网+”参与下的社区治理需求第34-36页
    4.3 F社区建设的现状第36-42页
        4.3.1 信息化水平发展迅速第36-37页
        4.3.2 智慧平台建设日趋完善第37-38页
        4.3.3 智慧平台建设的主体内容第38-42页
    4.4 F社区建设特点和成效第42-43页
    4.5 F社区在治理过程中存在的问题第43-45页
第5章 关于社区治理未来发展的对策和建议第45-56页
    5.1 摆脱传统思维,构建社区治理新理念第45-46页
        5.1.1 构建对于“互联网+”的正确认识第45页
        5.1.2 构建多元共治的理念第45-46页
        5.1.3 构建长期性与复杂性的正确认识第46页
    5.2 加强宣传教育,提高居民的参与能力第46-47页
        5.2.1 提高社区居民的参与意识第46-47页
        5.2.2 提高社区居民的网络参与能力第47页
        5.2.3 规范网络参与行为第47页
    5.3 做好硬件支撑,加强信息系统建设保障第47-56页
        5.3.1 建设社区电子政务系统第47-49页
        5.3.2 整合社区物业及监管系统第49-50页
        5.3.3 构建社区基础信息管理和交流服务系统第50-51页
        5.3.4 完善社区智慧养老系统第51-53页
        5.3.5 增加社区医疗卫生信息管理系统第53-54页
        5.3.6 建设社区教育信息系统第54-56页
结论第56-57页
参考文献第57-59页
致谢第59-60页

论文共60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破除我国利益固化藩篱的难点及对策研究
下一篇:北京市社区居家养老助餐服务问题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