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 | 第4-6页 |
| Abstract | 第6-7页 |
| 一、绪论 | 第11-18页 |
| (一)选题背景及意义 | 第11-13页 |
| 1.选题背景 | 第11页 |
| 2.选题意义 | 第11-13页 |
| (二)文献综述 | 第13-16页 |
| 1.国外研究现状 | 第13-14页 |
| 2.国内研究综述 | 第14-16页 |
| (三)理论工具和研究方法 | 第16-18页 |
| 1.理论工具 | 第16-17页 |
| 2.研究方法 | 第17-18页 |
| 二、公共服务供给创新与公私合作 | 第18-22页 |
| (一)公共服务的传统供给 | 第18-19页 |
| 1.何谓公共服务 | 第18-19页 |
| 2.公共服务供给的传统主体 | 第19页 |
| (二)公私合作创新公共服务供给 | 第19-22页 |
| 1.公私合作意蕴 | 第19-20页 |
| 2.公私合作创新公共服务供给方式 | 第20-22页 |
| 三、公共单车供给与政府公共服务职能履行 | 第22-34页 |
| (一)公共单车服务供给的现实背景 | 第22-24页 |
| 1.公共单车意含公共自行车和共享单车 | 第22-23页 |
| 2.公共自行车与共享单车出现的背景 | 第23-24页 |
| (二)从公共自行车到共享单车的发展态势 | 第24-30页 |
| 1.政府率先推出公共自行车服务供给 | 第24-25页 |
| 2.公共自行车服务供给模式与实效 | 第25-27页 |
| 3.私人部门推出共享单车参与服务供给 | 第27-28页 |
| 4.共享单车服务的供给方式及其优势 | 第28-29页 |
| 5.公共自行车与共享单车的服务绩效评估 | 第29-30页 |
| (三)公共单车服务供给中的公私合作关系 | 第30-34页 |
| 1.公共单车开辟公私合作供给公共服务新途径 | 第30-31页 |
| 2.政府在公私合作供给单车服务中的职能履行 | 第31-33页 |
| 3.企业在公私合作供给单车服务中的权责行使 | 第33-34页 |
| 四、公私合作供给公共单车服务中存在的问题 | 第34-39页 |
| (一)政府在公私合作中职能履行存在问题 | 第34-36页 |
| 1.对合作主体的监管缺乏前瞻性和全面性 | 第34页 |
| 2.对合作方式的选择缺乏多样化与相适性 | 第34-35页 |
| 3.与私营部门之间权力关系与范围模糊不清 | 第35页 |
| 4.多头管理的现象普遍存在 | 第35页 |
| 5.对民众的消费方式引导和教育力度不够 | 第35-36页 |
| 6.车辆缺乏监管维护导致运营成本增加及社会管理问题 | 第36页 |
| (二)私人部门在公私合作中权责行使存在问题 | 第36-37页 |
| 1.行业恶性竞争导致公私合作受阻 | 第36页 |
| 2.运营机制不完善影响公私合作发展 | 第36-37页 |
| 3.与政府信息不对称影响公私合作效果 | 第37页 |
| (三)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 | 第37-39页 |
| 1.政府责任缺失 | 第37-38页 |
| 2.企业履职不到位 | 第38-39页 |
| 五、优化公私合作供给公共单车服务的进路 | 第39-44页 |
| (一)公共单车服务的政府角色优化路径 | 第39-41页 |
| 1.作为掌舵者,平衡公平与效率 | 第39-40页 |
| 2.作为协调者,兼顾企业利益与公共利益 | 第40页 |
| 3.作为监管者,保证行业秩序与用户安全 | 第40-41页 |
| (二)公共单车服务公私合作中企业权责履行路径 | 第41-44页 |
| 1.厘清责任边界,增强服务意识 | 第41页 |
| 2.提高运营能力,优化服务质量 | 第41-42页 |
| 3.规范自我管理,稳固合作基础 | 第42-43页 |
| 4.加强信息对接,配合统一管理 | 第43-44页 |
| 结语 | 第44-45页 |
| 参考文献 | 第45-47页 |
| 致谢 | 第4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