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BCT集团内部控制研究
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页 |
1 引言 | 第9-13页 |
1.1 选题的背景与意义 | 第9-10页 |
1.1.1 选题背景 | 第9-10页 |
1.1.2 选题意义 | 第10页 |
1.2 研究的技术路线和方法 | 第10-12页 |
1.2.1 研究的技术路线 | 第10-12页 |
1.2.2 研究方法 | 第12页 |
1.3 研究的内容与框架 | 第12页 |
1.4 预期的创新点 | 第12-13页 |
2 企业内部控制的文献述评 | 第13-18页 |
2.1 企业内部控制理论的发展沿革 | 第13-15页 |
2.1.1 国外内部控制理论的发展 | 第13-14页 |
2.1.2 中国内部控制的理论和实践 | 第14-15页 |
2.2 企业内部控制的涵义和目标 | 第15页 |
2.2.1 企业内部控制的涵义 | 第15页 |
2.2.2 企业内部控制的目标 | 第15页 |
2.3 企业内部控制的原则和要素 | 第15-17页 |
2.3.1 内部控制的原则 | 第15-16页 |
2.3.2 企业内部控制的要素 | 第16-17页 |
2.4 企业内部控制国内外研究的总体评价 | 第17-18页 |
3 NBCT 集团内部控制的现状分析 | 第18-23页 |
3.1 NBCT 集团背景介绍 | 第18-19页 |
3.1.1 集团概况 | 第18页 |
3.1.2 经营范围 | 第18页 |
3.1.3 主要从事业务 | 第18-19页 |
3.2 NBCT 集团内部控制的基本情况 | 第19-23页 |
3.2.1 控制环境 | 第19-21页 |
3.2.2 风险评估 | 第21页 |
3.2.3 控制活动 | 第21-22页 |
3.2.4 信息与沟通 | 第22页 |
3.2.5 内部监督 | 第22-23页 |
4 NBCT 集团内部控制的调查分析 | 第23-32页 |
4.1 问卷调查的目的及相关设计 | 第23-24页 |
4.2 问卷调查方法局限性的说明 | 第24-25页 |
4.3 NBCT 集团内部控制分析 | 第25-31页 |
4.3.1 控制环境基础薄弱 | 第25-28页 |
4.3.2 风险评估意识淡薄 | 第28页 |
4.3.3 关键业务控制活动执行不力 | 第28-30页 |
4.3.4 信息与沟通存在障碍 | 第30-31页 |
4.3.5 内部监督体系不健全 | 第31页 |
4.4 NBCT 集团内部控制机制失灵的原因分析 | 第31-32页 |
4.4.1 控制环境存在先天缺陷 | 第32页 |
4.4.2 缺乏内控建设的主动性 | 第32页 |
5 NBCT 集团内部控制的改进建议 | 第32-43页 |
5.1 优化内部控制环境 | 第32-36页 |
5.1.1 优化调整控(参)股公司的股权结构 | 第32-33页 |
5.1.2 对集团管理层级重新进行整合 | 第33-34页 |
5.1.3 将内部控制的理念渗透到集团每个人 | 第34页 |
5.1.4 加强人力资源建设 | 第34-35页 |
5.1.5 加强企业文化建设 | 第35-36页 |
5.2 强化风险评估 | 第36-38页 |
5.2.1 引入风险评估机制全面加强风险管理 | 第36-37页 |
5.2.2 集团面临的主要风险 | 第37-38页 |
5.3 加强主要风险点的控制活动 | 第38-42页 |
5.3.1 完善投资活动控制 | 第39页 |
5.3.2 加强融资活动控制 | 第39-40页 |
5.3.3 加强资金运营控制 | 第40-41页 |
5.3.4 加强资产管理 | 第41页 |
5.3.5 完善预算管理 | 第41-42页 |
5.3.6 提高集团本部的管控力度 | 第42页 |
5.4 完善信息沟通系统 | 第42页 |
5.5 加强企业的内部监督 | 第42-43页 |
5.5.1 调整优化内部审计 | 第42-43页 |
5.5.2 调整和优化监事会人员组成结构 | 第43页 |
6 研究结论与政策建议 | 第43-46页 |
6.1 研究结论 | 第43-44页 |
6.2 政策建议 | 第44-46页 |
6.2.1 增强国有企业内部控制法规约束力 | 第44页 |
6.2.2 重典治乱确保内部控制制度执行力 | 第44-45页 |
6.2.3 建立多层次、全方面位的监督体系 | 第45-46页 |
7 参考文献 | 第46-48页 |
8 致谢 | 第48-49页 |
附录 | 第49-5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