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边投资协议中的卡尔沃主义研究
摘要 | 第3-4页 |
ABSTRACT | 第4页 |
第1章 引言 | 第7-8页 |
第2章 卡尔沃主义理论 | 第8-13页 |
2.1 卡尔沃主义的涵义 | 第8-9页 |
2.1.1 卡尔沃主义的理论体系 | 第8页 |
2.1.2 卡尔沃主义的特点 | 第8-9页 |
2.2 卡尔沃主义的历史沿革 | 第9-13页 |
2.2.1 卡尔沃主义诞生背景 | 第9-10页 |
2.2.2 卡尔沃主义的发展 | 第10-11页 |
2.2.3 卡尔沃主义的消亡 | 第11-13页 |
第3章 双边投资协议环境中的卡尔沃主义 | 第13-26页 |
3.1 双边投资协定时代的开启 | 第13-17页 |
3.1.1 双边投资条约的类型 | 第13-17页 |
3.2 双边投资协议和卡尔沃主义的比较 | 第17-21页 |
3.2.1 经济理论 | 第17-19页 |
3.2.2 投资待遇和争端解决 | 第19-21页 |
3.3 新形势下卡尔沃主义的地位 | 第21-26页 |
3.3.1 卡尔沃主义的复苏 | 第21-23页 |
3.3.2 各国对待卡尔沃主义的态度 | 第23-26页 |
第4章 卡尔沃主义对我国的启示 | 第26-32页 |
4.1 卡尔沃主义对我国投资的影响 | 第26-29页 |
4.1.1 卡尔沃主义在高潮阶段对我国的影响 | 第26-27页 |
4.1.2 卡尔沃主义在低迷阶段对我国的影响 | 第27-28页 |
4.1.3 卡尔沃主义在放弃阶段对我国的影响 | 第28-29页 |
4.2 卡尔沃主义对我国缔结 BITs 启示 | 第29-32页 |
4.2.1 对投资待遇条款的启示 | 第29-30页 |
4.2.2 对争端解决条款的启示 | 第30-32页 |
第5章 结语 | 第32-33页 |
致谢 | 第33-34页 |
参考文献 | 第34-3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