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3-4页 |
ABSTRACT | 第4-5页 |
引言 | 第8-9页 |
第1章 问题的提出 | 第9-11页 |
1.1 跨境证券交易的现状 | 第9-10页 |
1.2 法律适用问题 | 第10-11页 |
第2章 跨境证券交易的侵权方式认定 | 第11-24页 |
2.1 虚假陈述的认定 | 第11-17页 |
2.1.1 英美法系 | 第11-15页 |
2.1.2 大陆法系 | 第15-17页 |
2.2 内幕交易的认定 | 第17-20页 |
2.2.1 英美法系 | 第17-19页 |
2.2.2 大陆法系 | 第19-20页 |
2.3 市场操纵的认定 | 第20-24页 |
2.3.1 英美法系 | 第21-22页 |
2.3.2 大陆法系 | 第22-24页 |
第3章 跨境证券交易侵权的法律适用 | 第24-31页 |
3.1 英美法系的法律适用之规定 | 第24-26页 |
3.1.1 美国的立法 | 第24-26页 |
3.1.2 香港的立法 | 第26页 |
3.2 大陆法系的法律适用之规定 | 第26-28页 |
3.2.1 日本的立法 | 第26-27页 |
3.2.2 德国的立法 | 第27-28页 |
3.2.3 瑞士的立法 | 第28页 |
3.3 两大法系法律适用之比较 | 第28-31页 |
3.3.1 法律适用规则的趋同化 | 第28-30页 |
3.3.2 法律适用规则的差异性 | 第30-31页 |
第4章 我国跨境证券交易侵权的法律适用之完善 | 第31-40页 |
4.1 我国跨境证券交易侵权的法律适用的缺陷 | 第31-33页 |
4.1.1 《证券法》规定的空白 | 第31-32页 |
4.1.2 《民法通则》规定的不足 | 第32页 |
4.1.3 《涉外民事关系法律适用法》的忽略 | 第32-33页 |
4.2 我国跨境证券交易侵权的法律适用的立法模式选择 | 第33-35页 |
4.2.1 两大法系的立法模式 | 第33-34页 |
4.2.2 我国的模式选择 | 第34-35页 |
4.3 我国跨境证券交易侵权的法律适用规则的完善 | 第35-40页 |
4.3.1 法律适用规则完善的必要性和可行性 | 第35-36页 |
4.3.2 法律适用规则的完善建议 | 第36-40页 |
结语 | 第40-41页 |
致谢 | 第41-42页 |
参考文献 | 第42-4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