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文化、科学、教育、体育论文--初等教育论文--思想政治教育论文

小学德育中尊重教育的实践探索--以北京市朝阳区白家庄小学为例

摘要第4-5页
Abstract第5-6页
第1章 导论第10-26页
    1.1 研究背景第10-13页
        1.1.1 对以人为本教育理念的积极呼应第10-11页
        1.1.2 对小学德育发展境遇的现实回应第11-12页
        1.1.3 对学生关键能力培育的真切照应第12-13页
    1.2 研究意义第13页
        1.2.1 理论价值第13页
        1.2.2 实践意义第13页
    1.3 文献综述第13-22页
        1.3.1 国内相关研究第13-17页
        1.3.2 国外相关研究第17-21页
        1.3.3 研究成果述评第21-22页
    1.4 核心概念界定第22-24页
        1.4.1 尊重第22-23页
        1.4.2 尊重教育第23页
        1.4.3 小学德育第23-24页
    1.5 研究思路与方法第24-26页
        1.5.1 研究思路第24页
        1.5.2 研究方法第24-26页
第2章 尊重教育概述第26-39页
    2.1 尊重教育的内涵与特征第26-29页
        2.1.1 尊重教育的内涵第26页
        2.1.2 德育视角下尊重教育的解读第26-27页
        2.1.3 尊重教育的特征第27-29页
    2.2 尊重教育的立论基础第29-31页
        2.2.1 罗森塔尔效应理论第29-30页
        2.2.2 马卡连柯的尊重教育思想第30页
        2.2.3 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第30-31页
    2.3 尊重教育的价值澄清第31-33页
        2.3.1 有利于重申和确证教育的育人真谛第31-32页
        2.3.2 有利于凸显和强化德育的实践成效第32页
        2.3.3 有利于唤醒和催生学生的发展潜能第32-33页
    2.4 尊重教育的内容结构第33-36页
        2.4.1 尊重自己第34页
        2.4.2 尊重他人第34-35页
        2.4.3 尊重社会第35页
        2.4.4 尊重知识第35-36页
        2.4.5 尊重自然第36页
    2.5 尊重教育的实践条件第36-39页
        2.5.1 更新教育观念是践行尊重教育的前提第36-37页
        2.5.2 培养教师道德是实施尊重教育的关键第37页
        2.5.3 营造理解氛围是推进尊重教育的保障第37页
        2.5.4 学生自主参与是激活尊重教育的动力第37-39页
第3章 白家庄小学德育中尊重教育的实践探索第39-52页
    3.1 白家庄小学尊重教育的缘起第39-40页
        3.1.1 基本情况介绍第39页
        3.1.2 尊重教育改革的背景第39-40页
    3.2 白家庄小学尊重教育的实践经验第40-45页
        3.2.1 开展主题教育活动搭建学生成长平台第40-41页
        3.2.2 开发德育课程资源浸润学生生命底色第41-42页
        3.2.3 实施发展性评价引领学生持续性进步第42-43页
        3.2.4 构筑校园文化环境熏染学生品性修养第43-44页
        3.2.5 凝聚家校合作力量牢固学生学习基础第44-45页
    3.3 白家庄小学尊重教育的实践成效第45-52页
        3.3.1 课程结构:由分化向关联转变第45-48页
        3.3.2 师生关系:由疏离向密切转变第48-49页
        3.3.3 学校建设:由平面向立体转变第49-52页
第4章 尊重教育在小学德育中应用的困境第52-59页
    4.1 学生个性培养的忽视导致尊重教育难以深入第52-53页
        4.1.1 教师既有的学生观根深蒂固第52页
        4.1.2 学生个性发展目标理解的偏颇第52-53页
        4.1.3 教师关爱学生的实践行为缺乏第53页
    4.2 本体功能定位的模糊导致尊重教育效果不佳第53-55页
        4.2.1 对尊重本真涵义的理解错位第53-54页
        4.2.2 对尊重教育的实践方式把握不当第54-55页
        4.2.3 对尊重教育与课堂互相依存关系的忽视第55页
    4.3 家校合作成效的不明显导致尊重教育缺乏支撑第55-57页
        4.3.1 家校之间理解基础的薄弱第55-56页
        4.3.2 家校之间角色分工的混乱第56页
        4.3.3 家校之间合作方式的僵死第56-57页
    4.4 校园文化底蕴的薄弱导致尊重教育有形无神第57-59页
        4.4.1 文化价值取向选择的偏差第57页
        4.4.2 校园文化内容范围狭隘第57-58页
        4.4.3 校园文的化包容性较弱第58-59页
第5章 践行尊重教育理念的路径第59-67页
    5.1 聚焦学生的个性,给予学生合理的期待第59-60页
        5.1.1 尊重学生的个性差异第59页
        5.1.2 关照学生的生活经验第59-60页
        5.1.3 给予学生期待的指引第60页
    5.2 重申育人的功能,凸显尊重教育的价值第60-62页
        5.2.1 秉持“以人为本”的办学理念第60-61页
        5.2.2 引领教育主体体悟与践行尊重第61-62页
        5.2.3 重视学科教学的独特育德价值第62页
    5.3 重视交流的连续,发挥家校合作的魅力第62-64页
        5.3.1 关照家长教育需求第62-63页
        5.3.2 丰富家校交流渠道第63页
        5.3.3 鼓励家长参与教育过程第63-64页
    5.4 提寻求社会的关照,增强校园文化的活力第64-67页
        5.4.1 通过榜样引领深化尊重文化的理解第64-65页
        5.4.2 通过制度建设营造积极的德育文化氛围第65页
        5.4.3 联系社会生活重塑主体的道德文化观念第65-67页
结语第67-68页
致谢第68-69页
参考文献第69-72页
附录第72页

论文共72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对某市六年级学生计算错误的调查研究
下一篇:贵州普安县民族小学语文听说教学的研究--以细寨民族小学为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