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交通运输论文--公路运输论文--桥涵工程论文--桥梁施工论文--施工技术论文--架设方法论文--顶推法施工论文

桥梁顶推施工过程受力分析及关键问题研究

摘要第6-7页
Abstract第7页
第1章 绪论第11-20页
    1.1 顶推施工法的发展概述及其发展特点第11-15页
        1.1.1 顶推施工法的来源第11-12页
        1.1.2 顶推施工法在国外的应用第12页
        1.1.3 顶推施工法在国内的应用第12-14页
        1.1.4 顶推施工法的发展特点第14-15页
    1.2 顶推施工法国内外研究现状第15-18页
        1.2.1 国外顶推施工研究现状第15-16页
        1.2.2 国内顶推施工研究现状第16-18页
    1.3 本文研究意义、内容和方法第18-20页
第2章 顶推施工法分类及临时设施第20-29页
    2.1 顶推施工法的分类第20-25页
        2.1.1 按施力方法第20-22页
        2.1.2 按支承系统第22页
        2.1.3 按顶推方向第22页
        2.1.4 按顶推线形第22-23页
        2.1.5 按主梁类型第23-24页
        2.1.6 按动力装置第24-25页
    2.2 顶推施工中的临时设施第25-28页
        2.2.1 顶推平台(拼装平台)第25页
        2.2.2 临时墩第25-26页
        2.2.3 导梁第26-27页
        2.2.4 滑动装置第27-28页
        2.2.5 顶推导向和纠偏装置第28页
    2.3 本章小结第28-29页
第3章 顶推施工过程中主梁的受力分析第29-44页
    3.1 概述第29页
    3.2 顶推施工整体受力解析法分析第29-35页
        3.2.1 第1阶段分析第30-32页
        3.2.2 第2阶段分析第32-34页
        3.2.3 顶推前端支点弯矩、反力第34-35页
    3.3 顶推施工整体受力数值法分析第35-38页
        3.3.1 顶推施工仿真计算方法介绍第35页
        3.3.2 工程背景及施工方法简介第35-38页
        3.3.3 建模要点第38页
    3.4 顶推整体计算结果及参数分析第38-43页
        3.4.1 临时墩支点反力变化趋势第38-39页
        3.4.2 主梁弯矩包络图第39-40页
        3.4.3 导梁前端竖向位移变化趋势第40页
        3.4.4 千斤顶同步顶升量对各支点反力的影响第40-41页
        3.4.5 支座不同刚度对各支点反力的影响第41-42页
        3.4.6 解析法分析与数值法分析结果对比第42-43页
    3.5 本章小结第43-44页
第4章 导梁合理参数研究及平台上方梁体受力控制原则第44-62页
    4.1 概述第44页
    4.2 导梁合理参数研究第44-56页
        4.2.1 导梁的合理刚度确定第44-46页
        4.2.2 导梁对顶推前端支点反力的影响第46页
        4.2.3 导梁合理线形的研究目的及其意义第46-47页
        4.2.4 导梁合理线形及连接方式的控制原则第47-48页
        4.2.5 不同线形桥梁顶推导梁线形及其与主梁连接方案第48-55页
        4.2.6 导梁与主梁之间的联结第55-56页
        4.2.7 导梁的设计原则第56页
    4.3 顶推平台处梁体脱空受力控制第56-61页
        4.3.1 顶推平台上方梁体脱空原因及其不利影响第56-57页
        4.3.2 顶推过程中平台上方梁体受力控制原则第57-58页
        4.3.3 顶推过程中平台上方梁体受力的改善措施第58-61页
    4.4 本章小结第61-62页
第5章 顶推过程中支承位置处局部受力分析第62-95页
    5.1 概述第62页
    5.2 接触问题第62-66页
        5.2.1 接触分类第62-63页
        5.2.2 接触问题有限元求解方法第63-65页
        5.2.3 ANSYS接触分析能力第65-66页
    5.3 有限混合单元法第66-69页
    5.4 梁-壳-实-接触混合有限元模型分析第69-75页
        5.4.1 项目背景第69页
        5.4.2 梁-壳-实-接触混合模型第69-71页
        5.4.3 有限混合单元计算工况的确定第71-73页
        5.4.4 有限混合单元分析结果分析第73-74页
        5.4.5 有限混合单元分析结果与实测值对比第74-75页
    5.5 顶推过程中主梁支承位置处接触反力分布第75-77页
    5.6 弹性垫层刚度对顶推施工中局部受力影响的分析第77-85页
        5.6.1 弹性垫层刚度对接触反力分布的影响第77-80页
        5.6.2 弹性垫层刚度对钢箱梁与之接触状态的影响第80-81页
        5.6.3 弹性垫层应力分布对比第81-83页
        5.6.4 弹性垫层刚度对钢箱梁的局部受力的影响第83-84页
        5.6.5 顶推施工中弹性垫层的选择建议第84-85页
    5.7 顶推过程中主梁支承位置处接触反力分布简化计算第85-90页
        5.7.1 接触反力沿桥纵、横向分布曲线第85-88页
        5.7.2 弹性垫层对钢箱梁的作用形式简化第88页
        5.7.3 荷载计算公式推导第88-90页
    5.8 顶推过程中主梁的横向偏移第90-94页
        5.8.1 钢箱梁横向偏移原因分析及不良后果第90页
        5.8.2 钢箱梁横向偏移分析第90-94页
    5.9 本章小结第94-95页
结论第95-97页
致谢第97-98页
参考文献第98-103页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及参加的科研项目第103页

论文共103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紧凑城市理念下地铁站综合体设计研究
下一篇:高速铁路通过能力计算方法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