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政治、法律论文--工人、农民、青年、妇女运动与组织论文--农民运动与组织论文--中国农民运动与组织论文--农民工作论文

农村扶贫模式创新研究--以广东省农村扶贫实践为例

摘要第5-6页
Abstract第6-7页
目录第8-10页
1. 绪论第10-16页
    1.1 研究的背景与意义第10-12页
    1.2 国内外研究综述第12-14页
        1.2.1 国外研究现状第12-13页
        1.2.2 国内研究现状第13-14页
    1.3 研究的思路及方法第14-15页
    1.4 论文可能的创新第15-16页
2. 贫困的界定与农村贫困的成因第16-21页
    2.1 贫困的含义与标准第16-18页
    2.2 农村贫困的成因第18-21页
        2.2.1 历史因素分析第18-19页
        2.2.2 自然环境因素分析第19页
        2.2.3 人性化因素分析第19-20页
        2.2.4 政策因素分析第20页
        2.2.5 市场经济因素分析第20-21页
3. 农村扶贫的发展阶段和传统模式第21-29页
    3.1 农村扶贫的发展阶段第21-24页
        3.1.1 第一阶段:体制改革推动扶贫阶段(1978-1985)第21页
        3.1.2 第二阶段:大规模开发式扶贫阶段(1986-1993)第21-22页
        3.1.3 扶贫攻坚阶段(1994-2000)第22页
        3.1.4 第四阶段:综合扶贫阶段(2000-至今)第22-24页
    3.2 传统扶贫模式分析第24-29页
        3.2.1 财政扶贫模式分析第24-25页
        3.2.2 产业化扶贫模式分析第25-26页
        3.2.3 整村推进扶贫模式分析第26-27页
        3.2.4 文化扶贫模式分析第27页
        3.2.5 劳动力转移扶贫模式分析第27-29页
4. 广东省农村扶贫实践分析第29-36页
    4.1 广东省农村扶贫的基本情况第29-30页
        4.1.1 广东省农村扶贫现状第29页
        4.1.2 广东省“双到”扶贫模式产生背景第29-30页
    4.2 广东“双到”扶贫实践的主要做法第30-33页
        4.2.1 建档立卡,实施“靶向疗法”第30-31页
        4.2.2 定点结对,责任落实到人第31-32页
        4.2.3 规划先行,科学制定落实项目第32-33页
        4.2.4 多方筹资,建立多元化投入机制第33页
        4.2.5 建制问责,形成考核监督机制第33页
    4.3 广东省农村扶贫的创新经验和存在的问题第33-36页
        4.3.1 广东省农村扶贫的创新之处第33-35页
        4.3.2 广东农村扶贫存在的问题第35-36页
5. 建立新的扶贫模式——社会化大扶贫模式的构想第36-43页
    5.1 社会化大扶贫模式需要建立广泛的资金来源机制第36-38页
        5.1.1 社会化大扶贫资金委员会第36-37页
        5.1.2 扶贫资金漏出的渠道及对策第37-38页
    5.2 社会化大扶贫模式要吸纳社会各界构建反贫困联盟第38-40页
        5.2.1 政府主导模式存在的问题第38页
        5.2.2 非政府组织扶贫的优势第38-39页
        5.2.3 贫困主体参与扶贫的必要性第39-40页
        5.2.4 反贫困联盟的组建第40页
    5.3 社会化大扶贫模式的运行机制第40-41页
        5.3.1 社会化大扶贫模式的目标确定机制第40页
        5.3.2 社会化大扶贫模式的项目选择机制第40-41页
        5.3.3 社会化大扶贫的考核监督机制第41页
    5.4 社会化大扶贫模式还需推动政府完善社会制度第41-43页
结语第43-44页
参考文献第44-46页
致谢第46页

论文共46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构建服务型政府视域下的电子政务研究
下一篇:开关电源电路设计及其高压功率器件研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