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摘要 | 第5-7页 |
abstract | 第7-9页 |
一、导论 | 第10-21页 |
(一)选题背景 | 第10-12页 |
1、我国NDC与气温目标存在缺口 | 第10-11页 |
2、二氧化碳减排法律内容陈旧 | 第11-12页 |
(二)选题意义 | 第12-13页 |
1、理论意义:更新现行法律的立法理念和内容 | 第12页 |
2、实践意义:推进我国国际层面碳减排义务的内化 | 第12-13页 |
(三)对国内有关研究的Citespace数据分析及现状评述 | 第13-18页 |
1、对《巴黎协定》研究现状的分析与评述 | 第13-15页 |
2、对碳减排法律制度研究现状的分析与评述 | 第15-18页 |
(四)对国外有关研究现状的评述 | 第18-21页 |
1、对《巴黎协定》国外研究的评述 | 第18-19页 |
2、对碳减排法律制度国外研究的评述 | 第19-21页 |
二、二氧化碳减排的法律内涵研究 | 第21-29页 |
(一)二氧化碳的法律定位辨析 | 第21-23页 |
1、立法现状中的法律定位问题 | 第21-22页 |
2、二氧化碳负外部性的具体定位辨析 | 第22-23页 |
(二)后巴黎时代碳减排的法律价值与原则考察 | 第23-25页 |
1、碳减排的价值导向:气候正义论 | 第23-24页 |
2、碳减排的法律原则类型化分析 | 第24-25页 |
(三)碳排放的法律责任主体研究 | 第25-28页 |
1、碳排放的测算方法与影响因素分析路径 | 第25-26页 |
2、碳排放的法律主体类型化分析 | 第26-28页 |
(四)碳减排与应对气候变化在法律层面的关系 | 第28-29页 |
1、应对气候变化法律体系的内容与特征 | 第28页 |
2、碳减排法律制度的从属关系论证 | 第28-29页 |
三、国外碳减排法律制度经验借鉴 | 第29-37页 |
(一)美国:法律规制化石能源消费 | 第30-32页 |
(二)德国:制定和完善能源相关法律 | 第32-33页 |
(三)英国:制定专门性碳减排综合法 | 第33-34页 |
(四)日本:制定政策型碳减排专门法 | 第34-35页 |
(五)美国、德国、英国、日本碳减排法律制度的经验借鉴 | 第35-37页 |
1、构建体系化、具体化的能源相关法律制度 | 第36页 |
2、设计碳减排专门立法,综合管控二氧化碳排放 | 第36页 |
3、制定可再生能源法,推广清洁能源使用 | 第36-37页 |
4、配合实施碳排交易与碳税法律制度 | 第37页 |
四、立法现状:国内碳减排法律的梳理与反思 | 第37-46页 |
(一)我国碳减排有关法律规范的梳理 | 第37-42页 |
1、环境保护基本法及大气污染防治法 | 第38-39页 |
2、能源节约与循环经济相关法律 | 第39-40页 |
3、碳封存相关法律 | 第40-41页 |
4、碳排放权交易相关法律规范 | 第41-42页 |
(二)《巴黎协定》气温目标背景下,现行法律制度的弊端反思 | 第42-46页 |
1、缺乏应对二氧化碳减排的专门立法 | 第43页 |
2、缺乏能源基本法统筹能源的低碳发展 | 第43-44页 |
3、碳生态封存相关法律不健全 | 第44页 |
4、多种市场制度立法实践不完善 | 第44-45页 |
5、未能充分重视公众参与的作用 | 第45-46页 |
五、基于巴黎协定气温目标,我国碳减排法律制度的构建与完善 | 第46-56页 |
(一)构建碳减排专门法 | 第46-48页 |
1、专门法立法的模式论证 | 第46-47页 |
2、框架与内容 | 第47-48页 |
(二)推进能源基本法构建,完善碳减排内容 | 第48-50页 |
1、能源基本法的应然构建 | 第48-49页 |
2、《能源法》中碳减排内容的设计 | 第49-50页 |
(三)加强碳的生态封存相关立法 | 第50-51页 |
1、森林法制管理:完善森林碳汇的内容 | 第50页 |
2、土地法制管理:增加碳减排的内容 | 第50-51页 |
(四)完善现行碳市场法制,加快碳税入法 | 第51-53页 |
1、碳排放权交易法律制度架构 | 第51-52页 |
2、利用混合制度工具,碳交易与碳税收协同作用 | 第52-53页 |
(五)构建以公民为主体的碳减排法律制度 | 第53-56页 |
1、推动公民日常生活中的能源节约使用 | 第53-55页 |
2、引导公民积极参与绿色低碳消费 | 第55-56页 |
结语 | 第56-57页 |
注释 | 第57-59页 |
参考文献 | 第59-62页 |
攻读硕士期间取得的科研成果 | 第62-63页 |
致谢 | 第63-6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