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页 |
第1章 绪论 | 第8-13页 |
1.1 选题的目的和依据 | 第8页 |
1.2 研究现状 | 第8-10页 |
1.2.1 关于“一带一路”的国内外研究 | 第8-9页 |
1.2.2 关于马克思世界历史理论的国内外研究 | 第9-10页 |
1.3 研究方法 | 第10-11页 |
1.3.1 文献研究法 | 第10-11页 |
1.3.2 对比分析法 | 第11页 |
1.3.3 历史研究法 | 第11页 |
1.4 创新与不足 | 第11-13页 |
第2章 马克思世界历史理论概述 | 第13-20页 |
2.1 马克思世界历史理论的形成 | 第13-15页 |
2.1.1 黑格尔的世界历史思想 | 第13-14页 |
2.1.2 马克思的世界历史思想 | 第14-15页 |
2.2 马克思世界历史理论的基本问题 | 第15-16页 |
2.2.1 世界历史整体与部分的关系问题 | 第15-16页 |
2.2.2 “现实的人”的发展和解放问题 | 第16页 |
2.3 马克思世界历史理论的全球化逻辑 | 第16-20页 |
第3章 “一带一路”及其蕴含的全球化逻辑 | 第20-26页 |
3.1 “一带一路”国际认同度的形成 | 第20-21页 |
3.2 “一带一路”在全球化背景下的双翼布局 | 第21页 |
3.3 “一带一路”蕴含的全球化逻辑 | 第21-26页 |
3.3.1 全球化的发展现状 | 第22-23页 |
3.3.2 “一带一路”蕴含的全球化的理论逻辑 | 第23页 |
3.3.3 “一带一路”蕴含的全球化的实践逻辑 | 第23-26页 |
第4章 马克思世界历史理论视角下“一带一路”的创新实践 | 第26-34页 |
4.1 内容创新——从理论层面到实践层面 | 第26-28页 |
4.2 路径创新——从海陆到“五通” | 第28-30页 |
4.3 性质创新——从殖民扩张到多边共赢 | 第30-31页 |
4.4 理念创新——从“现实的人”到“共同体” | 第31-34页 |
结语 | 第34-35页 |
致谢 | 第35-36页 |
参考文献 | 第36-38页 |
在学期间科研成果情况 | 第3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