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页 |
第1章 引言 | 第9-16页 |
1.1 选题目的和依据 | 第9页 |
1.2 国内外相关研究 | 第9-14页 |
1.2.1 国内研究现状 | 第10-12页 |
1.2.2 国外研究现状 | 第12-14页 |
1.3 主要研究内容及创新点 | 第14-15页 |
1.3.1 主要研究内容 | 第14页 |
1.3.2 创新点 | 第14-15页 |
1.4 研究方法 | 第15-16页 |
第2章 相关概念解读 | 第16-25页 |
2.1 新媒体概述 | 第16-19页 |
2.1.1 新媒体的概念 | 第16-17页 |
2.1.2 新媒体的特征 | 第17-19页 |
2.2 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概述 | 第19-23页 |
2.2.1 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科学内涵 | 第19-21页 |
2.2.2 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实质 | 第21-22页 |
2.2.3 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主要特征 | 第22-23页 |
2.3 新媒体与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辩证关系 | 第23-25页 |
2.3.1 新媒体支撑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发展的同时也制约其发展 | 第23-24页 |
2.3.2 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对新媒体发展的引领作用与规范作用 | 第24-25页 |
第3章 新媒体背景下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现状分析 | 第25-33页 |
3.1 新媒体背景下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机遇 | 第25-27页 |
3.1.1 马克思主义大众化时效性提高 | 第25页 |
3.1.2 马克思主义大众化互动性加强 | 第25-26页 |
3.1.3 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内容丰富化 | 第26-27页 |
3.1.4 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宣传阵地扩大 | 第27页 |
3.2 新媒体背景下马克思主义大众化面临的挑战 | 第27-33页 |
3.2.1 新媒体信息的复杂性冲击马克思主义的主导地位 | 第27-28页 |
3.2.2 缺乏兼备马克思主义理论与新媒体理论复合型人才 | 第28-29页 |
3.2.3 缺乏完善的网络法律法规体系与规范的道德体系 | 第29-30页 |
3.2.4 马克思主义理论传播碎片化问题突出 | 第30-31页 |
3.2.5 马克思主义大众化传播能力有待加强 | 第31-33页 |
第4章 新媒体背景下推进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做法 | 第33-45页 |
4.1 马克思主义大众化传播的基本原则 | 第33-36页 |
4.1.1 指导思想一元和文化价值多元的统一 | 第33-34页 |
4.1.2 理论逻辑和生活逻辑的统一 | 第34页 |
4.1.3 时代性与传统性的统一 | 第34-35页 |
4.1.4 主观能动与尊重规律的统一 | 第35-36页 |
4.1.5 线上联动与线下互动的统一 | 第36页 |
4.2 新媒体背景下推进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对策 | 第36-45页 |
4.2.1 以新媒体党建为马克思主义大众化重要抓手 | 第37-38页 |
4.2.2 加强马克思主义大众化人才队伍建设 | 第38-39页 |
4.2.3 完善网络法律法规体系和网络道德体系 | 第39-41页 |
4.2.4 构建立体式全方位马克思主义大众化传播体系 | 第41-42页 |
4.2.5 创新适应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受众传播策略 | 第42-45页 |
结语 | 第45-47页 |
致谢 | 第47-48页 |
参考文献 | 第48-50页 |
在学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 第5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