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摘要 | 第3-4页 |
英文摘要 | 第4-5页 |
1 绪论 | 第8-18页 |
1.1 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 第8-11页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及评述 | 第11-15页 |
1.2.1 水库型诱发地震研究现状 | 第11-12页 |
1.2.2 地震作用下边坡动力响应研究现状 | 第12-13页 |
1.2.3 地震作用下边坡稳定性分析方法研究现状 | 第13-15页 |
1.3 本文研究内容及技术路线 | 第15-18页 |
1.3.1 研究内容 | 第15-16页 |
1.3.2 技术路线 | 第16-18页 |
2 FLAC3D动力计算原理和分析方法 | 第18-26页 |
2.1 FLAC3D动力计算原理 | 第18-19页 |
2.2 FLAC3D动力计算分析方法 | 第19-23页 |
2.2.1 动荷载的施加 | 第19-21页 |
2.2.2 边界条件的设定 | 第21-22页 |
2.2.3 力学阻尼的设定 | 第22-23页 |
2.2.4 网格尺寸 | 第23页 |
2.3 动力计算求解流程 | 第23-26页 |
3 频发微震作用下堆积体的动力响应控制因素分析 | 第26-48页 |
3.1 引言 | 第26页 |
3.2 模型建立及参数选取 | 第26-28页 |
3.3 影响巨厚堆积体动力响应的地震波因素 | 第28-39页 |
3.3.1 地震波的频率 | 第28-32页 |
3.3.2 地震波持续时间 | 第32-34页 |
3.3.3 地震波的振幅 | 第34-36页 |
3.3.4 地震波的传播方向 | 第36-39页 |
3.4 影响巨厚堆积体动力响应的坡体特征因素 | 第39-46页 |
3.4.1 不同堆积体材料的影响 | 第39-41页 |
3.4.2 不同坡高的影响 | 第41-43页 |
3.4.3 不同坡角的影响 | 第43-46页 |
3.5 本章小结 | 第46-48页 |
4 频发微震作用下某巨厚堆积体的稳定性分析 | 第48-78页 |
4.1 工程概况 | 第48-50页 |
4.1.1 水文地质条件 | 第48-49页 |
4.1.2 工程地质特性 | 第49-50页 |
4.2 模型建立及参数选取 | 第50-57页 |
4.2.1 基于MIDAS/GTS的FLAC3D建模 | 第50-53页 |
4.2.2 地震波的选取 | 第53-56页 |
4.2.3 动力计算相关参数设置 | 第56-57页 |
4.3 不同地震强度作用下的稳定性分析 | 第57-76页 |
4.3.1 Ⅳ度地震连续作用3次后的计算结果分析 | 第57-71页 |
4.3.2 Ⅴ度地震连续作用3次后的计算结果分析 | 第71-76页 |
4.4 本章小结 | 第76-78页 |
5 基于动力安全系数的某巨厚堆积体稳定性分析 | 第78-110页 |
5.1 静力强度折减法 | 第78-84页 |
5.1.1 基本原理 | 第78-79页 |
5.1.2 实现过程 | 第79页 |
5.1.3 精度影响因素的探讨 | 第79-84页 |
5.1.4 静力强度折减法使用评述及建议 | 第84页 |
5.2 动力强度折减法求解动力安全系数 | 第84-94页 |
5.3 动力时程分析法求解动力安全系数 | 第94-108页 |
5.3.1 最小安全系数法 | 第94-99页 |
5.3.2 最小平均安全系数法 | 第99-100页 |
5.3.3 基于概率分布的可靠度法 | 第100-108页 |
5.4 本章小结 | 第108-110页 |
6 结论与展望 | 第110-112页 |
6.1 主要结论 | 第110-111页 |
6.2 建议与展望 | 第111-112页 |
致谢 | 第112-114页 |
参考文献 | 第114-120页 |
附录 作者在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参与的科研项目 | 第12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