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3-4页 |
ABSTRACT | 第4-5页 |
第1章 引言 | 第9-17页 |
1.1 研究背景 | 第9-10页 |
1.2 研究目的及意义 | 第10-11页 |
1.2.1 研究目的 | 第10-11页 |
1.2.2 研究意义 | 第11页 |
1.3 国内外研究综述 | 第11-14页 |
1.3.1 国外研究现状 | 第11-13页 |
1.3.2 国内研究现状 | 第13-14页 |
1.3.3 国内外研究述评 | 第14页 |
1.4 研究方法、研究思路与研究内容 | 第14-17页 |
1.4.1 研究方法 | 第14-15页 |
1.4.2 研究思路 | 第15-16页 |
1.4.3 研究内容 | 第16-17页 |
第2章 大部制及其运行机制概述 | 第17-25页 |
2.1 大部制及运行机制内涵 | 第17-19页 |
2.1.1 大部制内涵 | 第17页 |
2.1.2 运行机制内涵 | 第17-18页 |
2.1.3 大部制运行机制内涵及构成 | 第18-19页 |
2.2 大部制改革及其运行机制的必要性 | 第19-21页 |
2.3 大部制运行机制构建的原则与条件 | 第21-25页 |
2.3.1 大部制运行机制构建的原则 | 第21-22页 |
2.3.2 运行机制构建的条件 | 第22-25页 |
第3章 国内外大部制改革运行机制的现状分析 | 第25-39页 |
3.1 国外大部制改革及其运行机制内容介绍 | 第25-29页 |
3.1.1 英国模式 | 第25-27页 |
3.1.2 新加坡模式 | 第27-29页 |
3.2 我国中央政府大部制改革的实践探索 | 第29-32页 |
3.2.1 中央政府大部制改革的实践探索 | 第29-32页 |
3.3 国内地方政府大部制改革实践及其运行机制 | 第32-36页 |
3.3.1 香港模式 | 第32-33页 |
3.3.2 洋浦模式 | 第33-34页 |
3.3.3 顺德模式 | 第34-36页 |
3.4 比较借鉴的结论 | 第36-39页 |
3.4.1 推行决策-执行权力分开机制 | 第36-37页 |
3.4.2 国外既重视部内运行机制,又注重部际的协同机制 | 第37页 |
3.4.3 国外大部运行机制有相对健全的制度保障 | 第37-38页 |
3.4.4 谁与谁组合没有统一模式,关键是职能相互融合 | 第38-39页 |
第4章 个案分析:深圳市大部制改革及其运行机制研究 | 第39-50页 |
4.1 深圳市大部制改革的历程 | 第39-40页 |
4.2 大部制改革的重点 | 第40-41页 |
4.2.1 转变政府职能 | 第40页 |
4.2.2 继续大幅精简政府审批事项 | 第40-41页 |
4.2.3 进一步强化民生服务 | 第41页 |
4.3 实施大部门体制改革 | 第41-44页 |
4.3.1 改革的总体思路 | 第42页 |
4.3.2 改革的主要内容 | 第42-43页 |
4.3.3 改革的主要特点 | 第43-44页 |
4.4 创新大部门体制改革运行机制 | 第44-46页 |
4.4.1 实行“委”“局”“办”归.联系机制 | 第45页 |
4.4.2 进一步强化部际协调 | 第45页 |
4.4.3 进一步理顺市、区(新区)、街(办事处)关系 | 第45-46页 |
4.5 深圳大部制运行机制中的主要问题 | 第46-50页 |
4.5.1 现有运行机制与原有的体制性摩擦冲突 | 第46-47页 |
4.5.2 现有运行机制与干部人事制度的不配套 | 第47-48页 |
4.5.3 运行机制缺乏相关制度的保障 | 第48-49页 |
4.5.4 部际间协同度不够容易扯皮的问题 | 第49-50页 |
第5章 构建与完善深圳市大部制改革的路径与对策 | 第50-58页 |
5.1 总体要求与实施路径 | 第50-51页 |
5.1.1 总体要求 | 第50-51页 |
5.1.2 实施路径 | 第51页 |
5.2 构建与完善运行机制的对策 | 第51-55页 |
5.2.1 决策与执行权力运行机制调整 | 第51-52页 |
5.2.2 构建部际协同与耦合机制 | 第52-54页 |
5.2.3 完善部内流程整合机制 | 第54-55页 |
5.3 为运行机制提供必要的保障条件 | 第55-58页 |
5.3.1 观念条件 | 第55-56页 |
5.3.2 制度条件 | 第56-57页 |
5.3.3 职能条件 | 第57-58页 |
第6章 结论和展望 | 第58-60页 |
致谢 | 第60-61页 |
参考文献 | 第61-6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