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6-7页 |
Abstract | 第7-8页 |
第1章 绪论 | 第11-16页 |
1.1 本课题的背景和意义 | 第11-13页 |
1.2 国内研究现状 | 第13-14页 |
1.3 国外现状分析 | 第14-15页 |
1.4 本论文研究内容 | 第15-16页 |
第2章 硬件在环实验平台总体方案设计及选型 | 第16-23页 |
2.1 平台总体方案设计 | 第16-17页 |
2.2 硬件在环开发工具 | 第17-19页 |
2.2.1 xPC Target快速原型概念 | 第17-18页 |
2.2.2 xPC Target二次开发支持 | 第18-19页 |
2.3 硬件在环选型 | 第19-22页 |
2.3.1 目标机和宿主机的选型 | 第19-20页 |
2.3.2 CAN卡选型 | 第20页 |
2.3.3 NI数据采集卡选型 | 第20-21页 |
2.3.4 VCU主芯片选型 | 第21-22页 |
2.4 本章小结 | 第22-23页 |
第3章 XPC硬件在环软硬件开发 | 第23-39页 |
3.1 XPC硬件在环目标系统底层驱动开发 | 第23-25页 |
3.1.1 NI数据采集卡接口程序设计 | 第23-24页 |
3.1.2 CAN卡接口程序设计 | 第24-25页 |
3.2 INFENION底层驱动开发 | 第25-28页 |
3.2.1 DAVE工具 | 第25-26页 |
3.2.2 TASKING集成开发工具 | 第26-27页 |
3.2.3 CAN报文模块函数的开发 | 第27-28页 |
3.3 CAN总线数据监控程序开发 | 第28-30页 |
3.4 硬件在环和VCU信号测试平台设计 | 第30-35页 |
3.4.1 硬件设计 | 第30-33页 |
3.4.2 信号测试板测试软件开发 | 第33页 |
3.4.3 信号测试平台的验证 | 第33-34页 |
3.4.4 CAN总线通讯测试 | 第34-35页 |
3.5 基于硬件在环实验平台的标定软件开发 | 第35-38页 |
3.5.1 Visual Studio 2010介绍 | 第35-37页 |
3.5.2 硬件在环标定软件设计 | 第37-38页 |
3.6 本章小结 | 第38-39页 |
第4章 模型代码在嵌入式系统中的集成实现 | 第39-48页 |
4.1 SIMULINK到C代码的实现 | 第39-42页 |
4.1.1 模型转化的配置 | 第39-42页 |
4.1.2 模型转化的实现 | 第42页 |
4.2 转化后的文件及代码分析 | 第42-44页 |
4.3 模型代码与INFENION处理器程序接口处理 | 第44-47页 |
4.3.1 模型接口分析 | 第44-46页 |
4.3.2 代码移植 | 第46-47页 |
4.4 本章小结 | 第47-48页 |
第5章 基于平台的实验及分析 | 第48-55页 |
5.1 硬件在环实验 | 第48-53页 |
5.1.1 硬件在环仿真平台搭建 | 第48-50页 |
5.1.2 硬件在环仿仿真参数配置 | 第50-51页 |
5.1.3 xPC目标机代码生成 | 第51页 |
5.1.4 仿真运行与控制 | 第51-53页 |
5.2 VCU实验 | 第53-54页 |
5.2.1 VCU实验硬件准备 | 第53页 |
5.2.2 VCU程序功能 | 第53页 |
5.2.3 VCU实验结果及分析 | 第53-54页 |
5.3 本章小结 | 第54-55页 |
第6章 结论与展望 | 第55-58页 |
6.1 本文研究工作的总结 | 第55页 |
6.2 本课题中出现的问题及解决办法 | 第55-56页 |
6.3 需进一步研究的工作 | 第56-58页 |
致谢 | 第58-59页 |
参考文献 | 第59-61页 |
附录1 硬件在环标定软件源代码 | 第61-66页 |
附录2 ERT_MAIN.C源代码 | 第6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