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6-7页 |
Abstract | 第7-8页 |
第1章 绪论 | 第11-16页 |
1.1 课题研究背景 | 第11-12页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2-14页 |
1.3 论文研究内容和组织结构 | 第14-16页 |
第2章 LTE自适应技术及铁路应用业务分析 | 第16-26页 |
2.1 物理层自适应传输过程 | 第16-18页 |
2.2 链路自适应技术 | 第18-21页 |
2.2.1 自适应调制编码 | 第19页 |
2.2.2 混合自动重传请求 | 第19-21页 |
2.3 LTE铁路专用业务分析 | 第21-25页 |
2.3.1 LTE基本承载 | 第21-22页 |
2.3.2 铁路应用QoS需求分析 | 第22-23页 |
2.3.3 铁路应用业务传输的不可靠因素 | 第23-25页 |
2.4 本章小结 | 第25-26页 |
第3章 高铁场景下区分业务的AMC-HARQ跨层设计 | 第26-43页 |
3.1 典型的AMC-HARQ跨层设计 | 第26-32页 |
3.1.1 跨层设计 | 第26-28页 |
3.1.2 AMC-HARQ跨层设计原理 | 第28-32页 |
3.2 区分业务的AMC-HARQ跨层设计 | 第32-42页 |
3.2.1 基于误包率要求的铁路应用业务区分 | 第32-33页 |
3.2.2 区分业务的AMC-HARQ跨层设计 | 第33-36页 |
3.2.3 误包率与频谱效率性能分析 | 第36-39页 |
3.2.4 仿真结果及分析 | 第39-42页 |
3.3 本章小结 | 第42-43页 |
第4章 高铁场景下基于FSMC的自适应传输研究 | 第43-53页 |
4.1 高铁信道特性分析 | 第43-45页 |
4.2 高铁场景有限状态Markov信道模型 | 第45-49页 |
4.3 基于FSMC模型的自适应传输方案 | 第49-52页 |
4.4 本章小结 | 第52-53页 |
结论 | 第53-54页 |
致谢 | 第54-55页 |
参考文献 | 第55-60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及科研成果 | 第6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