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工业技术论文--无线电电子学、电信技术论文--无线通信论文--无线电中继通信、微波通信论文

L波段软件无线电射频接收前端的研究与设计

摘要第6-7页
Abstract第7页
目录第8-11页
第1章 绪论第11-16页
    1.1 研究背景第11页
    1.2 软件无线电研究现状第11-14页
    1.3 本文研究的主要内容及论文安排第14-16页
第2章 软件无线基本电理论及关键技术第16-22页
    2.1 信号采样基本理论第16-17页
        2.1.1 Nyquist采样定理第16页
        2.1.2 带通采样定理第16页
        2.1.3 过渡带允许混叠时的带通采样定理第16-17页
    2.2 软件无线电基本结构第17-18页
        2.2.1 低通采样软件无线电结构第17-18页
        2.2.2 射频直接带通采样软件无线电结构第18页
        2.2.3 宽带中频带通采样软件无线电结构第18页
    2.3 软件无线电关键技术第18-21页
        2.3.1 智能天线技术第18-19页
        2.3.2 超宽带射频前端技术第19页
        2.3.3 宽带模/数变换器(ADC)和数/模变换器(DAC)第19-20页
        2.3.4 高速并行的调制解调器和数字信号处理器第20-21页
    2.4 本章小结第21-22页
第3章 射频接收前端的基本结构及技术指标研究第22-31页
    3.1 射频接收前端的基本结构第22-24页
        3.1.1 超外差射频接收前端第22页
        3.1.2 零中频射频接收前端第22-23页
        3.1.3 数字式射频接收前端第23-24页
    3.2 宽带接收射频前端技术指标第24-29页
        3.2.1 增益第24-25页
        3.2.2 噪声系数第25页
        3.2.3 灵敏度第25-27页
        3.2.4 线性度第27-28页
        3.2.5 动态范围第28-29页
    3.3 宽带射频接收前端发展动态第29页
    3.4 本章小结第29-31页
第4章 宽带射频接收前端电路设计与实现第31-45页
    4.1 射频前端技术指标要求第31页
    4.2 方案设计第31-44页
        4.2.1 设计思想第31-32页
        4.2.2 设计原理框图第32页
        4.2.3 工作流程及功能原理描述第32-33页
        4.2.4 硬件设计第33-42页
        4.2.5 存在的问题及建议解决的办法第42-44页
    4.3 本章小结第44-45页
第5章 宽带射频接收前端电路仿真及验证第45-64页
    5.1 射频接收前端建模仿真第45-56页
        5.1.1 TACAN、IFF、JIDS、ATC、DME/P通道仿真第47-51页
        5.1.2 RADAR通道仿真第51-53页
        5.1.3 ESM通道仿真第53-56页
    5.2 射频接收前端电路板设计第56-63页
        5.2.1 原理图设计第56-61页
        5.2.2 PCB设计第61-63页
    5.3 本章小结第63-64页
全文总结与展望第64-66页
致谢第66-67页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第67-68页
参考文献第68-71页

论文共71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高速铁路LTE系统可靠自适应传输技术研究
下一篇:智能天线波束成形的自适应算法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