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6-7页 |
Abstract | 第7页 |
第1章 绪论 | 第11-15页 |
1.1 课题的背景及研究意义 | 第11页 |
1.1.1 课题的背景 | 第11页 |
1.2 三维GIS应用及研究现状 | 第11-14页 |
1.2.1 三维GIS应用现状 | 第12-13页 |
1.2.2 三维GIS研究现状 | 第13-14页 |
1.3 课题主要研究内容 | 第14页 |
1.3.1 课题研究目标 | 第14页 |
1.3.2 课题主要研究内容 | 第14页 |
1.4 论文组织结构 | 第14-15页 |
第2章 三维GIS村镇土地利用辅助规划系统需求分析 | 第15-19页 |
2.1 需求目标 | 第15页 |
2.2 用户需求说明 | 第15页 |
2.3 村镇规划及业务流程说明 | 第15-17页 |
2.3.1 村镇规划的任务 | 第15页 |
2.3.2 村镇总体规划的主要内容 | 第15-16页 |
2.3.3 村镇分区规划 | 第16页 |
2.3.4 村镇规划的业务流程 | 第16-17页 |
2.3.5 建设用地规定 | 第17页 |
2.4 性能要求 | 第17页 |
2.5 系统用例 | 第17-18页 |
2.6 系统运行环境 | 第18页 |
2.7 本章小结 | 第18-19页 |
第3章 三维GIS村镇土地利用辅助规划系统系统设计 | 第19-34页 |
3.1 系统设计目标和原则 | 第19页 |
3.1.1 系统设计目标 | 第19页 |
3.1.2 系统设计原则 | 第19页 |
3.2 工具及平台选择 | 第19-24页 |
3.2.1 Skyline套件接口技术 | 第20-22页 |
3.2.2 Skyline套件结合Arc GIS Engine技术 | 第22-24页 |
3.3 系统设计总体流程及架构 | 第24-27页 |
3.4 系统功能设计 | 第27-29页 |
3.4.1 文件操作 | 第27-28页 |
3.4.2 工具模块 | 第28页 |
3.4.3 空间分析模块 | 第28-29页 |
3.4.4 土地类型分析模块 | 第29页 |
3.4.5 村镇辅助规划模块 | 第29页 |
3.5 高程影像数据要素设计 | 第29-32页 |
3.5.1 数字高程模型 | 第29-31页 |
3.5.2 数字正摄影像图数据 | 第31-32页 |
3.6 村镇土地数据设计 | 第32-33页 |
3.7 本章小结 | 第33-34页 |
第4章 三维场景设计与实现 | 第34-50页 |
4.1 三维地表模型实现制作方法 | 第34-43页 |
4.1.1 新建工程设置 | 第35-38页 |
4.1.2 数据加载 | 第38页 |
4.1.3 重投影坐标设置 | 第38-39页 |
4.1.4 新建自定义坐标系 | 第39页 |
4.1.5 影像金字塔创建 | 第39-41页 |
4.1.6 数据编辑 | 第41-42页 |
4.1.7 调整影像颜色 | 第42-43页 |
4.1.8 创建三维地形 | 第43页 |
4.2 三维地物模型制作方法 | 第43-47页 |
4.2.1 Skyline所支持的模型格式 | 第43页 |
4.2.2 精细地物建模标准 | 第43-44页 |
4.2.3 精细地物建模制作 | 第44-47页 |
4.3 场景制作 | 第47-49页 |
4.4 本章小结 | 第49-50页 |
第5章 系统的设计与实现 | 第50-63页 |
5.1 系统要使用的接口 | 第50-51页 |
5.2 主页面板功能 | 第51-53页 |
5.2.1. 文件基本操作功能 | 第51页 |
5.2.2 编辑对象功能 | 第51-52页 |
5.2.3 浏览对象功能 | 第52-53页 |
5.3 工具模块 | 第53-55页 |
5.3.1 测量功能 | 第53-54页 |
5.3.2 添加图层功能 | 第54页 |
5.3.3 模型导入功能 | 第54-55页 |
5.3.4 二维模型创建功能 | 第55页 |
5.3.5 三维模型创建功能 | 第55页 |
5.4 空间分析模块 | 第55-57页 |
5.5 村镇规划分析模块 | 第57-59页 |
5.5.1 通视分析 | 第57-58页 |
5.5.2 限制高度分析 | 第58-59页 |
5.6 土地类型分析模块 | 第59-62页 |
5.6.1 地物信息查询 | 第59-60页 |
5.6.2 村镇土地类型分析 | 第60-62页 |
5.7 本章小结 | 第62-63页 |
总结与展望 | 第63-64页 |
1. 本文工作总结 | 第63页 |
2. 未来工作展望 | 第63-64页 |
致谢 | 第64-65页 |
参考文献 | 第65-68页 |
附录 | 第68-6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