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生物科学论文--微生物学论文--微生物生物化学论文

里氏木霉内质网蛋白折叠途径改造与异源蛋白BGLA和Lcc1的表达研究

摘要第7-10页
Abstract第10-13页
符号说明第14-16页
第一章 绪论第16-26页
    1.1 真菌内质网蛋白折叠途径第16-19页
        1.1.1 真菌内质网蛋白折叠途径概述第16-17页
        1.1.2 内质网非折叠蛋白响应(UPR)第17-18页
        1.1.3 内质网关联降解途径(ERAD)第18-19页
    1.2 丝状真菌里氏木霉第19-21页
        1.2.1 里氏木霉简介第19-20页
        1.2.2 里氏木霉纤维素酶系第20页
        1.2.3 里氏木霉异源蛋白表达第20-21页
    1.3 β-葡萄糖苷酶概述第21-23页
    1.4 漆酶概述第23-24页
    1.5 本论文研究意义及主要内容第24-26页
        1.5.1 研究意义第24页
        1.5.2 主要研究内容第24-26页
第二章 里氏木霉内质网蛋白折叠途经改造第26-58页
    2.1 材料与方法第26-45页
        2.1.1 菌株和质粒第26-27页
        2.1.2 PCR引物第27-30页
        2.1.3 主要实验仪器和试剂第30-31页
        2.1.4 主要培养基和培养条件第31-33页
        2.1.5 分子生物学操作方法第33-39页
        2.1.6 bip1、pdi1、ero1、gpt1及g1s2过表达载体构建第39-41页
        2.1.7 mns1敲除质粒构建第41-42页
        2.1.8 里氏木霉的遗传转化第42-43页
        2.1.9 转化子的筛选鉴定第43-44页
        2.1.10 纤维素酶活测定第44-45页
        2.1.11 生物信息学软件及分析第45页
    2.2 实验结果与分析第45-56页
        2.2.1 基因序列分析第45-46页
        2.2.2 bip1、pdi1、ero1、gpt1及g1s2过表达菌株构建第46-49页
        2.2.3 mns1敲除菌株构建第49-51页
        2.2.4 内质网蛋白折叠途径改造相关基因转录量分析第51-52页
        2.2.5 内质网蛋白折叠途径改造菌株蛋白折叠加工水平的检测第52页
        2.2.6 不同碳源条件下,不同浓度DTT对遗传改造菌株的生长影响第52-53页
        2.2.7 不同浓度DTT对遗传改造菌株的BGL活力影响分析第53-54页
        2.2.8 内质网蛋白折叠途径改造对里氏木霉纤维素酶活力的影响第54-56页
    2.3 本章小结第56-58页
第三章 里氏木霉异源表达黑曲霉β-葡萄糖苷酶BGLA的研究第58-74页
    3.1 材料与方法第58-62页
        3.1.1 所用菌株和质粒第58-59页
        3.1.2 PCR引物第59页
        3.1.3 主要实验仪器和试剂第59-60页
        3.1.4 主要培养基和培养条件第60页
        3.1.5 分子生物学操作方法第60页
        3.1.6 黑曲霉bg1A过表达盒构建第60-61页
        3.1.7 黑曲霉bg1A过表达载体转化里氏木霉第61页
        3.1.8 转化子的筛选鉴定第61页
        3.1.9 纤维素酶活力测定第61页
        3.1.10 预处理玉米芯残渣的糖化第61-62页
        3.1.11 转糖基反应第62页
        3.1.12 转糖基产物薄层层析分析(TLC)及剩余葡萄糖含量测定第62页
    3.2 实验结果与分析第62-73页
        3.2.1 黑曲霉β-葡萄糖苷酶BGLA过表达菌株构建第62-63页
        3.2.2 黑曲霉BGLA过表达菌株SCB18纤维素平板分析第63-64页
        3.2.3 黑曲霉BGLA过表达菌株七叶苷平板显色及SDS-PAGE分析第64-65页
        3.2.4 黑曲霉BGLA过表达菌株纤维素酶活分析第65-67页
        3.2.5 黑曲霉bg1A基因、里氏木霉cbh1基因的表达水平检测第67-68页
        3.2.6 UPR及ERAD途径相关因子的表达水平检测第68-69页
        3.2.7 里氏木霉SCB18菌株纤维素酶糖化结果分析第69-70页
        3.2.8 里氏木霉SCB18菌株发酵酶液转糖基能力探究第70-72页
        3.2.9 混合糖液的纤维素酶诱导能力探究第72-73页
    3.3 本章小结第73-74页
第四章 里氏木霉异源表达毛栓菌漆酶Lcc1的研究第74-84页
    4.1 材料与方法第74-77页
        4.1.1 菌株和质粒第74-75页
        4.1.2 PCR引物第75页
        4.1.3 主要实验仪器和试剂第75-76页
        4.1.4 主要培养基和培养条件第76页
        4.1.5 分子生物学操作方法第76页
        4.1.6 毛栓菌漆酶Lcc1过表达载体构建第76页
        4.1.7 毛栓菌lcc1过表达载体转化里氏木霉第76页
        4.1.8 转化子的筛选鉴定第76-77页
        4.1.9 转化子的ABTS平板显色分析第77页
        4.1.10 漆酶活力测定第77页
    4.2 实验结果与分析第77-82页
        4.2.1 毛栓菌漆酶Lcc1过表达菌株构建第77-78页
        4.2.2 毛栓菌漆酶Lcc1过表达菌株的ABTS平板显色分析第78-79页
        4.2.3 毛栓菌漆酶Lcc1过表达菌株的漆酶活力测定第79页
        4.2.4 毛栓菌漆酶lcc1基因的转录水平检测第79-80页
        4.2.5 UPR响应及ERAD途径相关基因的转录水平检测第80-82页
    4.3 本章小结第82-84页
第五章 毛栓菌漆酶Lcc1糖基化对蛋白表达和酶性质的影响第84-92页
    5.1 材料与方法第84-88页
        5.1.1 菌株和质粒第84页
        5.1.2 PCR引物第84-85页
        5.1.3 主要实验仪器和试剂第85页
        5.1.4 主要培养基和培养条件第85-86页
        5.1.5 分子生物学操作方法第86页
        5.1.6 毛栓菌漆酶Lcc1及其突变体过表达载体构建第86-87页
        5.1.7 转化子的筛选第87页
        5.1.8 漆酶蛋白纯化第87-88页
        5.1.9 漆酶活力测定第88页
    5.2 实验结果与分析第88-90页
        5.2.1 过表达载体验证第88页
        5.2.2 lcc1基因及突变基因过表达菌株转化子筛选第88-89页
        5.2.3 漆酶Lcc1及其突变体蛋白的纯化第89-90页
        5.2.4 未突变漆酶Lcc1性质分析第90页
    5.3 本章小结第90-92页
全文总结第92-94页
参考文献第94-100页
致谢第100-102页
附录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第102-103页
学位论文评阅及答辩情况表第103页

论文共103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小麦盐、碱胁迫应答基因TaWRKY46和TaNRT1.2的功能研究
下一篇:研究CRL4BAhR介导的底物PPARγ泛素化降解机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