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生物科学论文--植物学论文--植物细胞遗传学论文--植物基因工程论文

小麦盐、碱胁迫应答基因TaWRKY46和TaNRT1.2的功能研究

中文摘要第7-9页
Abstract第9-11页
符号说明第12-13页
第一章 文献综述第13-23页
    1.1 植物与盐胁迫第13-17页
        1.1.1 土壤盐渍化的现状第13页
        1.1.2 盐胁迫对植物的伤害第13-14页
        1.1.3 植物的耐盐机制第14-17页
    1.2 植物与碱胁迫第17-18页
        1.2.1 土壤盐碱化的危害第17页
        1.2.2 植物耐碱性的研究进展第17-18页
    1.3 WRKY转录因子第18-20页
        1.3.1 WRKY转录因子结构特征第19页
        1.3.2 WRKY转录因子与非生物胁迫第19-20页
    1.4 硝酸盐转运蛋白第20-22页
        1.4.1 硝酸盐转运蛋白的分类第20-21页
        1.4.2 硝酸盐转运蛋白的研究进展第21-22页
    1.5 立题依据与研究内容第22-23页
第二章 材料与方法第23-31页
    2.1 实验材料第23-25页
        2.1.1 植物材料第23页
        2.1.2 菌株第23页
        2.1.3 载体第23页
        2.1.4 主要试剂溶液第23-25页
    2.2 实验方法第25-31页
        2.2.1 非生物胁迫下的模式分析第25页
        2.2.2 亚细胞定位第25-27页
        2.2.3 体外转录激活活性检测第27页
        2.2.4 转化拟南芥第27-28页
        2.2.5 拟南芥转基因纯系的相关表型实验第28页
        2.2.6 拟南芥Marker基因表达模式分析第28-29页
        2.2.7 拟南芥过氧化氢和超氧阴离子含量的测定第29页
        2.2.8 拟南芥ROS清除酶活性的测定第29-30页
        2.2.9 转基因小麦的检测第30页
        2.2.10 荧光素酶报告基因实验第30-31页
第三章 小麦盐胁迫应答基因TaWRKY46的功能探究第31-51页
    引言第31页
    实验结果与分析第31-49页
        3.1 TaWRKY46在不同胁迫处理下的表达模式第31-33页
        3.2 TaWRKY46基因的克隆第33页
        3.3 TaWRKY46的亚细胞定位第33-35页
        3.4 TaWRKY46的体外转录激活活性第35页
        3.5 TaWRKY46转基因拟南芥纯系的筛选第35-36页
        3.6 TaWRKY46在植物应对非生物胁迫中的作用第36-43页
        3.7 TaWRKY46影响了ABA合成及相关信号通路基因的表达第43页
        3.8 TaWRKY46影响了ROS产生及清除相关基因的表达第43-44页
        3.9 TaWRKY46影响了离子转运载体类基因第44-45页
        3.10 TaWRKY46带Flag及GFP标签的阳性苗表达量检测第45-46页
        3.11 ChIP-seq数据分析第46-47页
        3.12 TaWRKY46可能与ABA1的启动子区域结合第47页
        3.13 TaWRKY46转基因小麦T1代测序结果第47-49页
    讨论第49-51页
第四章 小麦碱胁迫应答基因TaNRT1.2功能探究第51-67页
    引言第51页
    实验结果与分析第51-65页
        4.1 TaNRT1.2参与SR4对碱胁迫的响应第51-52页
        4.2 TaNRT1.2在非生物胁迫中的表达模式分析第52-53页
        4.3 TaNRT1.2基因的克隆第53-55页
        4.4 TaNRT1.2的亚细胞定位第55页
        4.5 TaNRT1.2转基因拟南芥纯系的筛选第55-56页
        4.6 TaNRT1.2在植物应对非生物胁迫中的作用第56-60页
        4.7 TaNRT1.2促进了植物体内ROS的积累第60-61页
        4.8 TaNRT1.2对ABA通路相关基因表达的影响第61-62页
        4.9 TaNRT1.2对ROS通路相关基因表达的影响第62-64页
        4.10 TaNRT1.2影响了细胞膜H~+-ATPase基因的表达第64-65页
    讨论第65-67页
附录第67-71页
参考文献第71-87页
致谢第87-88页
学位论文评阅及答辩情况表第88页

论文共88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αCaMKⅡ-F89G转基因小鼠杏仁核NMDAR依赖LTD受损机制的研究
下一篇:里氏木霉内质网蛋白折叠途径改造与异源蛋白BGLA和Lcc1的表达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