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6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9-20页 |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 | 第9-13页 |
1.1.1 研究背景 | 第9-12页 |
1.1.2 研究目的和意义 | 第12-13页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3-17页 |
1.2.1 低碳公路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3-14页 |
1.2.2 碳排放计算方法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4页 |
1.2.3 公路碳排放模型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4-16页 |
1.2.4 公路碳排放与经济协调发展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6-17页 |
1.3 研究方法与对象 | 第17-18页 |
1.3.1 研究方法 | 第17-18页 |
1.3.2 研究对象 | 第18页 |
1.4 研究内容与思路 | 第18-20页 |
1.4.1 研究内容 | 第18页 |
1.4.2 研究思路 | 第18-20页 |
第二章 高速公路运营期通行碳排放模型的建立 | 第20-37页 |
2.1 高速公路运营期通行碳排放的相关概念 | 第20-21页 |
2.2 高速公路运营期通行碳排放影响因素分析 | 第21-23页 |
2.3 R 软件和基于 R 软件的回归分析 | 第23-25页 |
2.3.1 R 软件介绍 | 第23页 |
2.3.2 R 软件回归分析 | 第23-24页 |
2.3.2.1 检验方法 | 第24页 |
2.3.3 R 软件中与回归有关的函数 | 第24-25页 |
2.4 高速公路运营期通行碳排放与其主要影响因素的定量分析以及模型的建立 | 第25-36页 |
2.4.1 高速公路运营期通行碳排放主要影响因素与碳排放量的定量分析 | 第25-32页 |
2.4.1.1 车辆类型与碳排放量的关系 | 第25-26页 |
2.4.1.2 特征年交通量、车型比例与碳排放量的关系 | 第26-27页 |
2.4.1.3 车辆运行速度与碳排放量的关系 | 第27-29页 |
2.4.1.4 道路坡度与碳排放量的关系 | 第29-30页 |
2.4.1.5 路面平整度与碳排放量的关系 | 第30-32页 |
2.4.2 高速公路运营期通行碳排放模型的建立 | 第32-36页 |
2.4.2.1 坡度与速度对碳排放量综合影响 | 第33-34页 |
2.4.2.2 路面平整度对碳排放量的相对影响因子 | 第34-36页 |
2.5 本章小结 | 第36-37页 |
第三章 单条高速公路运营期通行碳排放与经济可行系数在项目决策中的协调发展研究 | 第37-52页 |
3.1 编制高速公路运营期通行碳排放 VB 程序 | 第37-38页 |
3.1.1 程序设计介绍 | 第37页 |
3.1.2 程序操作和界面介绍 | 第37-38页 |
3.2 研究对象 | 第38-43页 |
3.2.1 项目基础信息 | 第38-40页 |
3.2.2 项目特征年交通量和车型比例预测 | 第40-43页 |
3.3 拟建高速公路运营期通行碳排放测算 | 第43-44页 |
3.4 公路经济可行系数模型 | 第44-48页 |
3.4.1 项目经济评价指标测算 | 第44-46页 |
3.4.2 公路经济可行系数 | 第46-48页 |
3.4.2.1 国民经济评价指标标准化 | 第46-47页 |
3.4.2.2 公路经济可行系数公式 | 第47-48页 |
3.5 单条高速公路运营期通行碳排放与经济可行系数在项目决策中的协调发展 | 第48-51页 |
3.5.1 单条高速公路运营期通行碳排放与经济可行系数的相关性分析 | 第48-49页 |
3.5.2 环境经济指数 | 第49-51页 |
3.6 本章小结 | 第51-52页 |
第四章 路网运营期通行碳排放在项目决策中的研究 | 第52-62页 |
4.1 研究对象 | 第52-53页 |
4.2 不同路网密度条件下路网运营期通行碳排放对比分析 | 第53-60页 |
4.2.1 公路网性能指标 | 第53页 |
4.2.2 不同路网密度条件下有无拟建项目的路网运营期通行碳排放 | 第53-57页 |
4.2.3 对比总结 | 第57-58页 |
4.2.4 机理分析 | 第58-60页 |
4.3 降低路网运营期通行碳排放的途径 | 第60-61页 |
4.4 本章小结 | 第61-62页 |
第五章 结论与展望 | 第62-64页 |
5.1 本文的主要结论 | 第62页 |
5.2 本文的主要创新点 | 第62-63页 |
5.3 需要进一步研究的问题 | 第63-64页 |
参考文献 | 第64-68页 |
附录 运营期通行碳排放 VB 程序 | 第68-73页 |
攻读学位期间所参与的项目与发表学术论文 | 第73-74页 |
致谢 | 第7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