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 | 第3-4页 |
| ABSTRACT | 第4-5页 |
| 1 绪论 | 第8-20页 |
| 1.1 研究背景 | 第8-9页 |
| 1.2 BIM 和 AR 的文献研究 | 第9-15页 |
| 1.2.1 BIM 的相关文献研究 | 第9-12页 |
| 1.2.2 AR 的相关研究 | 第12-15页 |
| 1.3 研究问题与技术路线 | 第15-16页 |
| 1.3.1 研究问题 | 第15页 |
| 1.3.2 技术路线 | 第15-16页 |
| 1.4 本文研究内容与方法 | 第16-18页 |
| 1.4.1 研究内容 | 第16-17页 |
| 1.4.2 研究方法 | 第17-18页 |
| 1.5 研究意义 | 第18页 |
| 1.6 文章架构 | 第18-19页 |
| 1.7 本章小结 | 第19-20页 |
| 2 工程现场管理相关 BIM 模型的精度要求及信息需求 | 第20-36页 |
| 2.1 工程现场管理模型精度要求 | 第21-24页 |
| 2.1.1 建模方法 | 第21-22页 |
| 2.1.2 模型内容与深度 | 第22-24页 |
| 2.2 模型所需展示信息 | 第24-35页 |
| 2.3 本章小结 | 第35-36页 |
| 3 BIM 和 AR 技术结合的工程现场应用框架设计 | 第36-59页 |
| 3.1 框架目标 | 第36-38页 |
| 3.2 工具介绍 | 第38-40页 |
| 3.2.1 Revit Architecture | 第38页 |
| 3.2.2 ARToolkit | 第38-39页 |
| 3.2.3 SQL Server 数据库 | 第39-40页 |
| 3.3 应用结构 | 第40-52页 |
| 3.3.1 各模块数据转换关系 | 第41-43页 |
| 3.3.2 设计模块 | 第43-45页 |
| 3.3.3 施工模块 | 第45-49页 |
| 3.3.4 运营维护模块 | 第49-52页 |
| 3.4 实现流程 | 第52-54页 |
| 3.5 优势分析 | 第54-58页 |
| 3.5.1 创新性 | 第54-56页 |
| 3.5.2 功能价值 | 第56-57页 |
| 3.5.3 使用便捷性 | 第57-58页 |
| 3.6 本章小结 | 第58-59页 |
| 4 应用框架的可行性及有效性分析 | 第59-67页 |
| 4.1 实验前提 | 第59页 |
| 4.1.1 理论前提 | 第59页 |
| 4.1.2 实践前提 | 第59页 |
| 4.2 实验背景及目的 | 第59-60页 |
| 4.3 实验意义 | 第60-61页 |
| 4.4 实验程序 | 第61-63页 |
| 4.5 实验结果 | 第63-65页 |
| 4.6 本章小结 | 第65-67页 |
| 5 结论与展望 | 第67-71页 |
| 5.1 结论 | 第67-68页 |
| 5.2 局限性与不足 | 第68-69页 |
| 5.3 展望 | 第69-70页 |
| 5.3.1 RFID | 第69页 |
| 5.3.2 移动设备 | 第69-70页 |
| 5.4 本章小结 | 第70-71页 |
| 致谢 | 第71-73页 |
| 参考文献 | 第73-77页 |
| 附录 | 第77-7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