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州市社会综合治税模式研究
摘要 | 第2-4页 |
ABSTRACT | 第4-6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0-18页 |
第一节 研究背景与意义 | 第10-13页 |
第二节 国内外相关研究综述 | 第13-16页 |
第三节 研究思路及研究方法 | 第16-17页 |
第四节 本文创新与不足 | 第17-18页 |
第二章 社会综合治税的理论分析 | 第18-32页 |
第一节 治理理论 | 第18-23页 |
一、治理的概述 | 第18-19页 |
二、治理的特点 | 第19-20页 |
三、社会综合治税的治理视角解读 | 第20-23页 |
第三节 信息不对称理论 | 第23-27页 |
一、信息不对称的理论简介 | 第23-24页 |
二、信息不对称对税收工作的影响 | 第24-25页 |
三、社会综合治税的信息不对称视角解读 | 第25-27页 |
第三节 系统论 | 第27-32页 |
一、系统论简介 | 第27-29页 |
二、社会综合治税的系统论视角解读 | 第29-32页 |
第三章 常州市社会综合治税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 第32-48页 |
第一节 常州市税源监控方式的演变 | 第32-37页 |
一、常州市传统税源监控的方式 | 第32-33页 |
二、常州市税源监控存在的问题 | 第33-34页 |
三、社会综合治税的提出及其发展 | 第34-37页 |
第二节 常州市社会综合治税的现状 | 第37-44页 |
一、初步组建社会综合治税的组织体系 | 第37-38页 |
二、初步形成社会综合治税的监督机制 | 第38页 |
三、在部门领域积极实行社会综合治税 | 第38-44页 |
第三节 当前社会综合治税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 第44-48页 |
一、社会综合治税存在制度性障碍 | 第44-45页 |
二、社会综合治税手段比较落后 | 第45-46页 |
三、社会综合治税的部门协作不紧密 | 第46页 |
四、社会综合治税效能发挥不够 | 第46-47页 |
五、社会综合治税缺乏监督机制 | 第47-48页 |
第四章 社会综合治税的国际借鉴 | 第48-60页 |
第一节 美国实行社会综合治税的经验 | 第48-50页 |
一、涉税信息获取全面 | 第48-49页 |
二、货币结算体制有效 | 第49页 |
三、税收法治程度高 | 第49页 |
四、中介机构作用大 | 第49-50页 |
五、督促纳税人自查自纠 | 第50页 |
第二节 德国实行社会综合治税的经验 | 第50-52页 |
一、法律规定完善且操作性强 | 第50-51页 |
二、计算机广泛应用且水平较高 | 第51页 |
三、强有力的税务稽查系统 | 第51-52页 |
四、积极推行税务代理 | 第52页 |
第三节 澳大利亚实行综合治税的经验 | 第52-54页 |
一、建立税务档案号码制度 | 第52-53页 |
二、与其他部门的信息共享 | 第53页 |
三、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手段 | 第53页 |
四、加强财务软件的监管 | 第53-54页 |
五、利用中介机构 | 第54页 |
六、注重对纳税人税收权益的保护 | 第54页 |
第四节 日本实行社会综合治税的经验 | 第54-56页 |
一、制定代扣预缴税款制度 | 第55页 |
二、建立税务相谈制度 | 第55页 |
三、发挥协税办税的力量 | 第55-56页 |
四、广泛开展纳税宣传 | 第56页 |
第五节 国外社会综合治税的经验借鉴 | 第56-60页 |
一、拥有健全的多部门协作机制法律制度 | 第57页 |
二、税源监控多部门协作的主体多样化 | 第57页 |
三、税源监控多部门协作方式多样化 | 第57-58页 |
四、建立统一的纳税识别号和社会信用制度 | 第58页 |
五、税源监控手段信息化 | 第58-59页 |
六、税法宣传多元化 | 第59-60页 |
第五章 完善常州市社会综合治税模式的对策 | 第60-68页 |
第一节 基于制度视角的完善对策 | 第60-62页 |
一、完善社会综合治税的法律制度 | 第60-61页 |
二、构建社会综合治税组织体系 | 第61-62页 |
三、规范社会综合治税的监督机制 | 第62页 |
第二节 基于主体视角的完善对策 | 第62-65页 |
一、强化社会综合治税管理主体的系统性 | 第62-63页 |
二、提高社会综合治税管理主体的针对性 | 第63-64页 |
三、提高社会综合治税管理主体的信息处理能力 | 第64页 |
四、增强社会综合治税管理主体的技术支持 | 第64-65页 |
第三节 基于客体视角的完善对策 | 第65-68页 |
一、培植有利于增强纳税遵从意识的现代税收文化 | 第65-66页 |
二、加强有利于化解纳税抵触心理的纳税服务工作 | 第66页 |
三、建立有利于激励纳税人诚信纳税的社会信用制度 | 第66页 |
四、大力发展为纳税人提供业务支持的税务代理 | 第66-67页 |
五、形成纳税人的自我维权和自我管理意识 | 第67-68页 |
参考文献 | 第68-71页 |
致谢 | 第71-72页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 第72-7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