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交通运输论文--公路运输论文--道路工程论文--路基、路面工程论文--路基工程论文

青岛至兰州公路(宁夏境)东山坡至毛家沟段高速公路路基边坡稳定性研究

摘要第4-6页
Abstract第6-8页
第一章 绪论第14-29页
    1.1 问题的提出及研究意义第14-21页
    1.2 目前国内外研究现状及发展趋势第21-26页
    1.3 主要研究内容第26-29页
第二章 东山坡至毛家沟公路黄土性状分析及边坡结构模型第29-74页
    2.1 自然条件综述第29-33页
    2.2 地质状况第33-35页
    2.3 地貌状况第35-38页
    2.4 气候状况第38-46页
    2.5 水文状况及地下水类型第46-48页
    2.6 沿线地层状况第48-49页
    2.7 主要的边坡病害第49-54页
        2.7.1 路堤边坡的沉陷第49页
        2.7.2. 路堑边坡的剥落第49-50页
        2.7.3 路基边坡的滑坍第50-51页
        2.7.4 路基沿山体滑动第51-53页
        2.7.5 涎流冰第53-54页
        2.7.6 湿陷性黄土第54页
    2.8 黄土力学性能研究第54-60页
        2.8.1 黄土的成因和分布第54-55页
        2.8.2 黄土的工程物理性质第55-56页
        2.8.3 东山坡至毛家沟公路黄土分布第56-60页
    2.9 东山坡至毛家沟公路高边坡稳定坡比及坡型确定第60-74页
        2.9.1 黄土高边坡的特点和设计问题第60-63页
        2.9.2 阴湿区黄土高边坡稳定坡比的确定第63-66页
        2.9.3 黄土高边坡最佳坡型的选择第66-72页
        2.9.4 东山坡至毛家沟公路高边坡最佳坡型的选择第72-74页
第三章 黄土地区特殊路基边坡稳定性验算方法第74-87页
    3.1 高路堤边坡稳定性验算方法第74-80页
        3.1.1 路堤变形的原因分析第74-78页
        3.1.2 高路堤边坡稳定性验算方法的选取第78-80页
        3.1.3 最危险圆弧圆心位置的确定第80页
    3.2 深路堑边坡稳定性验算方法第80-87页
        3.2.1 路堑变形的原因分析第81-84页
        3.2.2 深路堑边坡稳定性验算方法的选取第84-86页
        3.2.3 最危险圆弧圆心位置的确定第86-87页
第四章 黄土地区特殊路基边坡合理断面研究第87-100页
    4.1 高路堤边坡合理断面形式的研究第87-94页
        4.1.1 压实黄土的物理、力学性质第87-91页
        4.1.2 有关参数的选取第91-92页
        4.1.3 高路堤边坡稳定性验算汇总第92-93页
        4.1.4 合理断面选取标准第93-94页
    4.2 深路堑边坡合理断面形式的研究第94-97页
        4.2.1 含水量分析第94-95页
        4.2.2 抗前强度指标的分析第95页
        4.2.3 有关参数的选取第95-96页
        4.2.4 深路堑边坡坡形分析第96-97页
    4.3 高路堤、深路堑边稳定性验算结果分析第97-100页
第五章 黄土地区特殊路基边坡稳定性评价第100-103页
    5.1 路基边坡稳定性验算方法的比较第100-101页
        5.1.1 高路堤边坡稳定性验算方法比较第100页
        5.1.2 深路堑边坡稳定性验算方法的比较第100-101页
    5.2 高路堤边坡的工程应用第101-102页
    5.3 深路堑边坡的工程应用第102-103页
第六章 东山坡至毛家沟公路边坡防护措施研究第103-122页
    6.1 现有规范对路堑边坡的防护与加固第103页
    6.2 相关部门对路基路堑边坡的防护与加固方法:第103-104页
    6.3 黄土路堑边坡防护与加固存在的问题第104-106页
        6.3.1 黄土路堑高边坡植物防护措施偏少第104页
        6.3.2 特殊条件下,黄土路堑边坡和高路堤防护与加固措施第104-106页
    6.4 重力式挡土墙倒置设计的探讨第106-119页
        6.4.1 计算公式与分析方法:第107-119页
    6.5 东山坡至毛家沟公路边坡防护措施第119-122页
        6.5.1 路堤边坡防护第119页
        6.5.2 路堑边坡防护第119-122页
第七章 结论和建议第122-126页
    7.1 主要结论第122-124页
    7.2 进一步研究的建议第124-126页
参考文献第126-129页
致谢第129页

论文共129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VaR模型在我国证券投资基金风险管理中的应用研究
下一篇:基于现代信息技术的车载终端系统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