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公共交通与私人小汽车交通模式研究--以上海为例
摘要 | 第5-6页 |
Abstract | 第6页 |
第一章 导论 | 第7-15页 |
第一节 研究背景 | 第7-8页 |
第二节 研究目的和意义 | 第8-9页 |
第三节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9-13页 |
一、城市道路的公共性分析 | 第9-10页 |
二、城市交通拥挤与交通供求 | 第10-11页 |
三、交通管理中的公共选择研究 | 第11-12页 |
四、关于城市交通发展目标选择 | 第12-13页 |
第四节 主要研究内容和方法 | 第13-15页 |
一、研究内容和框架 | 第13页 |
二、研究方法 | 第13-15页 |
第二章 上海城市交通的制约因素 | 第15-25页 |
第一节 上海城市交通的基本特点 | 第15-19页 |
第二节 城市化对城市交通发展的制约 | 第19-21页 |
一、城市化导致城市交通影响面的扩大和升级 | 第19-20页 |
二、机动化发展来势凶猛使城市交通供求矛盾突出 | 第20-21页 |
三、市场趋利性使城市交通供求矛盾进一步突出 | 第21页 |
第三节 后世博时期适应上海的交通发展方向 | 第21-25页 |
一、后世博时期上海城市交通发展指导思想 | 第21-22页 |
二、后世博时期上海城市交通发展面临的主要需求 | 第22-23页 |
三、后世博时期上海城市交通重点建设方向 | 第23-25页 |
第三章 公共交通与私人小汽车交通模式 | 第25-35页 |
第一节 公共交通模式 | 第25-28页 |
一、公共交通模式概念及简介 | 第25-27页 |
二、公共交通模式的主要特征 | 第27-28页 |
第二节 私人小汽车交通模式 | 第28-29页 |
第三节 两种交通模式的比较 | 第29-35页 |
一、公共交通的优点 | 第29-30页 |
二、小汽车的优点 | 第30-31页 |
三、交通公平性问题 | 第31-33页 |
四、公共交通和小汽车选择 | 第33-35页 |
第四章 香港城市交通的管理模式 | 第35-40页 |
第一节 香港道路交通概况 | 第35-36页 |
一、交通出行量大,城市公共交通体系完善 | 第35页 |
二、道路资源有限,交通设施完善 | 第35页 |
三、道路通行秩序好,通行效率高 | 第35-36页 |
四、安全形势持续好转,道路交通事故逐年下降 | 第36页 |
第二节 香港城市交通管理模式 | 第36-38页 |
一、综合交通规划与城市规划紧密结合 | 第36页 |
二、多元化的交通出行方式提高了交通运输效率 | 第36-37页 |
三、科学实施交通需求管理 | 第37页 |
四、严格的交通管制是交通得以顺畅的重要保障 | 第37页 |
五、推广应用智能运输系统 | 第37-38页 |
第三节 启示与思考 | 第38-40页 |
一、从供给导向到需求管理 | 第38页 |
二、从单一目标到系统性的解决途径 | 第38-40页 |
第五章 新加坡交通管理模式 | 第40-44页 |
第一节 新加坡道路交通概况 | 第40页 |
第二节 城市交通“推、拉”策略 | 第40-41页 |
第三节 公共交通模式 | 第41-42页 |
一、发达的公共交通网络 | 第41页 |
二、设置公交专用道 | 第41-42页 |
三、加强换乘设施建设 | 第42页 |
四、实时公交信息服务 | 第42页 |
第四节 启示 | 第42-44页 |
一、政府的有力调控是公交发展的必要条件 | 第42-43页 |
二、制定科学的公共交通发展战略,推动公交优先发展 | 第43页 |
三、加快制定健全、稳定的政策法规体系 | 第43-44页 |
第六章 上海城市交通发展模式及实施建议 | 第44-60页 |
第一节 不同交通模式的发展背景比较 | 第44-47页 |
一、经济环境比较 | 第44-45页 |
二、小汽车税费比较 | 第45-46页 |
三、资源与环境背景比较 | 第46-47页 |
第二节 汽车产业与城市交通的关系研究 | 第47-50页 |
一、汽车产业与交通结构的关系 | 第47-48页 |
二、交通模式与交通结构的相互关系 | 第48-49页 |
三、汽车产业与停车设施规划及管理的关系 | 第49-50页 |
第三节 上海城市交通模式的选择 | 第50-52页 |
一、中心城区的交通模式选择 | 第50-51页 |
二、城乡之间的交通模式选择 | 第51页 |
三、郊区新城的交通模式选择 | 第51-52页 |
第四节 上海城市交通模式管理措施及实施建议 | 第52-60页 |
一、科学规划道路基础设施 | 第52-54页 |
二、进行交通需求管理 | 第54-57页 |
三、坚持公共交通优先政策 | 第57-58页 |
四、完善智能交通系统疏导交通流量 | 第58-60页 |
参考文献 | 第60-62页 |
致谢 | 第62-6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