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6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2-21页 |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 第12-13页 |
1.2 国内外应用研究现状 | 第13-19页 |
1.2.1 国外应用研究现状 | 第13-17页 |
1.2.2 国内应用研究现状 | 第17-18页 |
1.2.3 当前研究存在的问题 | 第18-19页 |
1.3 主要研究内容 | 第19-21页 |
第二章 雾封层的功能和定义 | 第21-28页 |
2.1 雾封层的作用原理 | 第21-22页 |
2.1.1 密封表面孔隙 | 第21页 |
2.1.2 再生表层沥青 | 第21-22页 |
2.2 雾封层的功能及性能要求 | 第22-26页 |
2.2.1 预防水损坏的功能及性能要求 | 第23-24页 |
2.2.2 再生功能及性能要求 | 第24-25页 |
2.2.3 改善路容路貌的功能及性能要求 | 第25页 |
2.2.4 固结路面轻微松散的功能和性能要求 | 第25页 |
2.2.5 快开放交通功能及性能要求 | 第25-26页 |
2.3 雾封层的定义 | 第26-27页 |
2.4 雾封层的类型及适用范围 | 第27页 |
2.5 本章小结 | 第27-28页 |
第三章 雾封层性能和试验方法研究 | 第28-62页 |
3.1 雾封层材料技术指标 | 第28-30页 |
3.1.1 乳化沥青 | 第28-29页 |
3.1.2 改性乳化沥青 | 第29页 |
3.1.3 沥再生 | 第29页 |
3.1.4 魁道 CAP | 第29-30页 |
3.1.5 ERA-C | 第30页 |
3.2 雾封层材料水稀释性能 | 第30-32页 |
3.2.1 试验方法 | 第31页 |
3.2.2 评价方法 | 第31页 |
3.2.3 试验结果 | 第31-32页 |
3.2.4 稀释样品的制备 | 第32页 |
3.3 雾封层材料与粗集料粘附性 | 第32-36页 |
3.3.1 试验方法 | 第33-34页 |
3.3.2 评价方法 | 第34页 |
3.3.3 雾封层产品与粗集料粘附性试验结果 | 第34-36页 |
3.3.4 稀释液与粗集料的裹覆性试验结果 | 第36页 |
3.4 雾封层材料再生性能 | 第36-41页 |
3.4.1 试验方法 | 第36-37页 |
3.4.2 评价方法 | 第37页 |
3.4.3 老化改性沥青的回收 | 第37-38页 |
3.4.4 再生改性沥青的制备 | 第38页 |
3.4.5 回收老化改性沥青试验结果 | 第38-39页 |
3.4.6 乳化沥青再生性能试验结果 | 第39页 |
3.4.7 改性乳化沥青再生功能试验结果 | 第39页 |
3.4.8 沥再生再生性能试验结果 | 第39-40页 |
3.4.9 魁道 CAP 再生功能试验结果 | 第40-41页 |
3.4.10 ERA-C 再生性能试验结果 | 第41页 |
3.4.11 雾封层产品再生性能对比结果 | 第41页 |
3.5 雾封层材料老化(氧化)性能 | 第41-43页 |
3.6 雾封层材料干性 | 第43-45页 |
3.6.1 试验方法 | 第43-44页 |
3.6.2 评价方法 | 第44页 |
3.6.3 试验结果 | 第44-45页 |
3.7 雾封层材料表面固结功能 | 第45-46页 |
3.7.1 试验方法 | 第45页 |
3.7.2 评价方法 | 第45-46页 |
3.7.3 试验结果 | 第46页 |
3.8 雾封层材料封水性能 | 第46-52页 |
3.8.1 试验方法 | 第46-47页 |
3.8.2 评价方法 | 第47页 |
3.8.3 渗水系数试验结果 | 第47-49页 |
3.8.4 残留稳定度试验结果 | 第49-52页 |
3.9 雾封层材料耐磨性和色泽 | 第52-57页 |
3.9.1 试验方法 | 第52-54页 |
3.9.2 评价方法 | 第54页 |
3.9.3 切片试件烘干时间和养生温度的确定 | 第54-55页 |
3.9.4 切片试件耐磨性试验结果 | 第55-56页 |
3.9.5 微表处湿轮磨耗试件耐磨性试验结果 | 第56-57页 |
3.10 雾封层材料抗滑性能 | 第57-60页 |
3.10.1 试验方法 | 第57页 |
3.10.2 评价方法 | 第57页 |
3.10.3 试验结果 | 第57-60页 |
3.11 本章小结 | 第60-62页 |
第四章 实体工程验证 | 第62-84页 |
4.1 工程概况 | 第62-63页 |
4.2 沥再生封层试验路 | 第63-74页 |
4.2.1 施工工艺 | 第63-65页 |
4.2.2 试验路检测 | 第65-68页 |
4.2.3 渭潼试验路和东湖试验路检测 | 第68-73页 |
4.2.4 试验路检测结论 | 第73-74页 |
4.3 魁道 CAP 试验路 | 第74-78页 |
4.3.1 试验路施工 | 第74-75页 |
4.3.2 试验路检测 | 第75-77页 |
4.3.3 试验路检测结论 | 第77-78页 |
4.4 ERA-C 试验路 | 第78-81页 |
4.4.1 试验路施工 | 第78页 |
4.4.2 试验路检测 | 第78-80页 |
4.4.3 试验路检测结论 | 第80-81页 |
4.5 试验路小结 | 第81页 |
4.6 三种雾封层材料评价及其使用范围 | 第81-84页 |
4.6.1 沥再生 | 第81-82页 |
4.6.2 魁道 CAP | 第82-83页 |
4.6.3 ERA-C | 第83页 |
4.6.4 雾封层使用范围 | 第83-84页 |
第五章 EFS 新型雾封层产品研发及其性能研究 | 第84-111页 |
5.1 研究方案及材料选择 | 第84-85页 |
5.1.1 陕西省高速公路现状 | 第84页 |
5.1.2 研究方向和路线 | 第84页 |
5.1.3 EFS 雾封层产品的主要材料组成及特点 | 第84-85页 |
5.2 EFS 性能分析 | 第85-96页 |
5.2.1 元素分析 | 第85-86页 |
5.2.2 组分分析 | 第86-89页 |
5.2.3 傅里叶红外光谱(IR)分析 | 第89-94页 |
5.2.4 扫描电镜分析 | 第94-95页 |
5.2.5 小结 | 第95-96页 |
5.3 EFS 室内试验 | 第96-105页 |
5.3.1 EFS 物理技术指标 | 第96页 |
5.3.2 EFS 稀释性能 | 第96-97页 |
5.3.3 EFS 与粗集料的粘附性 | 第97页 |
5.3.4 EFS 再生性能 | 第97-98页 |
5.3.5 EFS 老化(氧化)后性能 | 第98-99页 |
5.3.6 EFS 干性 | 第99-100页 |
5.3.7 EFS 表面固结功能 | 第100页 |
5.3.8 EFS 封水性能 | 第100-103页 |
5.3.9 耐磨性和色泽 | 第103-104页 |
5.3.10 抗滑性能 | 第104-105页 |
5.4 EFS 试验路小试 | 第105-109页 |
5.4.1 试验路概况 | 第105-106页 |
5.4.2 试验路施工 | 第106页 |
5.4.3 试验路观察检测 | 第106-109页 |
5.5 本章小结 | 第109-111页 |
5.5.1 室内试验性能小结 | 第109-110页 |
5.5.2 试验路性能小结 | 第110-111页 |
第六章 雾封层经济社会效益分析 | 第111-115页 |
6.1 经济效益分析 | 第111-113页 |
6.1.1 直接经济效益分析 | 第111-113页 |
6.1.2 间接经济效益分析 | 第113页 |
6.2 社会效益分析 | 第113-115页 |
结论 | 第115-118页 |
主要研究结论 | 第115-117页 |
进一步研究建议 | 第117-118页 |
参考文献 | 第118-120页 |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 第120-121页 |
致谢 | 第12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