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交通运输论文--公路运输论文--隧道工程论文--隧道施工论文--施工方法论文

高速铁路富水黄土隧道激振试验研究分析

摘要第1-7页
Abstract第7-11页
第1章 绪论第11-21页
   ·研究课题简介第11页
   ·富水黄土的工程性质第11-13页
     ·黄土的分布第11-12页
     ·黄土的成因及其物理特性第12页
     ·黄土的力学特性第12-13页
   ·富水黄土隧道基底动力特性研究现状第13-14页
   ·研究目的、意义第14-15页
   ·课题研究的主要内容、研究方法和技术手段第15-17页
     ·主要研究内容第15-16页
     ·研究方法第16页
     ·技术手段第16-17页
   ·依托工程背景第17-21页
     ·郑西客运专线张茅隧道概况第17-18页
     ·张茅隧道激振试验段水文地质条件第18-20页
     ·张茅隧道的施工第20-21页
第2章 试验方案与方法第21-28页
   ·激振源与激振频率第21-24页
     ·激振频率第21-22页
     ·激振应力幅值第22-23页
     ·激振设备选择第23-24页
   ·试验点布置及实验方案第24-27页
     ·试验点布置第24-26页
     ·试验方案第26-27页
   ·振动速度的评价指标第27-28页
第3章 现场试验数据分析整理第28-50页
   ·不同振动频率下基底动应力时程曲线第28-30页
   ·不同振动频率下仰拱底部超静水压变化曲线第30-33页
   ·不同振动频率下基底动位移时程曲线、地面累计沉降曲线第33-34页
     ·不同振动频率下基底动位移曲线第33页
     ·基底累计沉降曲线第33-34页
   ·不同振动频率下振动速度随深度变化时程曲线第34-35页
   ·不同振动频率下基底动土压,动应力随深度变化时时程曲线第35-41页
     ·不同振动频率下动土压随深度的变化曲线第35-38页
     ·不同振动频率下基底回填混凝土动应变随深度变化时程曲线第38-41页
   ·振动试验前后仰拱基底黄土动力触探试验研究第41-45页
     ·试验结果评估判别标准第41-42页
     ·振动试验前后动力触探试验位置第42-43页
     ·振动试验前后动力触探结果比较第43-45页
   ·振动试验前后仰拱基底黄土级配曲线第45-46页
     ·振动试验前后黄土级配试验取样位置第45页
     ·振动试验后仰拱基底黄土级配曲线试验对比第45-46页
   ·振动试验前后仰拱基底黄土抗剪强度试验研究第46-49页
     ·振动试验前后黄土级抗剪强度验取样位置第46-47页
     ·振动试验前后仰拱基底黄土抗剪强度比较第47-49页
   ·现场试验研究主要结论第49-50页
第4章 数值模拟和仿真研究第50-62页
   ·计算目的及依据第50页
   ·计算方法及计算理论第50-51页
     ·程序简介第50页
     ·基本假定第50-51页
   ·PLAXIS数值模拟的模型第51-55页
     ·本构模型第51-53页
     ·界面的模拟第53页
     ·约束及动力边界条件的确定第53页
     ·计算参数第53-54页
     ·计算时间步长第54页
     ·几何模型第54-55页
   ·数值模拟结第55-62页
     ·仰拱底部存在20cm厚喷射混凝土第55-58页
     ·仰拱底部无特殊处理第58-61页
     ·小结第61-62页
第5章 结论第62-63页
致谢第63-64页
参考文献第64-67页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参与科研项目第67-68页

论文共68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大跨度斜拉桥线性抖振时域分析
下一篇:地下工程信息化施工及信息反馈技术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