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7页 |
Abstract | 第7-10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0-15页 |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0-11页 |
·信息化施工反馈技术的重要性 | 第11-12页 |
·本文研究的内容和主要思路 | 第12-13页 |
·几种常用的回归、预测分析方法 | 第13-15页 |
·统计分析方法 | 第13页 |
·遗传算法 | 第13-14页 |
·灰色系统理论分析法 | 第14-15页 |
第二章 灰色系统理论在地下工程中的预测与分析 | 第15-35页 |
·GM(1,1)模型的基本原理 | 第16-19页 |
·Verhulst模型的基本原理 | 第19-20页 |
·原始数据的等间距化 | 第20-21页 |
·灰色系统模型在隧道监测中的应用 | 第21-32页 |
·GM(1,1)模型在隧道开挖前期变形中的应用与预测 | 第23-26页 |
·原始数据信息量对GM(1,1)模型精度的影响 | 第26-29页 |
·Verhulst模型在隧道开挖后期变形中的应用与预测 | 第29-32页 |
·时间响应式的工程背景 | 第32-33页 |
·灰色理论的工程类比法预测 | 第33-34页 |
·小结 | 第34-35页 |
第三章 位移反分析及施工控制 | 第35-64页 |
·几种常用地下工程位移反分析方法及反演参数选取 | 第36-43页 |
·几种反分析方法 | 第36-41页 |
·位移反分析参数的选取 | 第41-43页 |
·位移反分析及施工控制在明月山隧道中的应用 | 第43-63页 |
·软件简介 | 第43-44页 |
·信息反馈及施工控制流程 | 第44-45页 |
·明月山隧道断面K4+530简介 | 第45-46页 |
·建立反演及正分析模型 | 第46-51页 |
·施工步1的施工控制 | 第51-55页 |
·施工步2的施工控制 | 第55-57页 |
·施工步3的施工控制 | 第57-60页 |
·围岩变形稳定后初期支护受力分析 | 第60-63页 |
·小结 | 第63-64页 |
第四章 地下工程智能反馈与分析系统 | 第64-78页 |
·编程开发环境 | 第64-65页 |
·Visual Basic发展历程 | 第64-65页 |
·Visual Basic 6.0主要功能及特点 | 第65页 |
·系统的建立 | 第65-67页 |
·系统的实现 | 第67-77页 |
·菜单及用户界面 | 第67-70页 |
·程序实现的主要技术与算法 | 第70-77页 |
·小结 | 第77-78页 |
第五章 地下工程智能反馈与分析系统在隧道工程中的应用 | 第78-86页 |
·工程简介 | 第78页 |
·隧道工程概况 | 第78页 |
·地形地貌、地质 | 第78页 |
·监控量测 | 第78-81页 |
·监控量测的内容 | 第78-80页 |
·隧道变形监控量测基准管理 | 第80-81页 |
·智能反馈系统在金鱼隧道中的应用 | 第81-85页 |
·拱顶下沉分析与预测 | 第81-84页 |
·围岩压力分析与预测 | 第84-85页 |
·小结 | 第85-86页 |
结论及建议 | 第86-88页 |
致谢 | 第88-89页 |
参考文献 | 第89-92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参加的科研项目 | 第92-9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