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5-6页 |
Abstract | 第6-7页 |
第—章 绪论 | 第8-21页 |
第一节 研究背景 | 第8-9页 |
第二节 文献综述 | 第9-15页 |
第三节 研究问题与意义 | 第15页 |
第四节 研究范围和方法 | 第15-17页 |
第五节 基本概念和分析框架 | 第17-21页 |
第二章 复旦大学章程的制订与修订(1905-1949) | 第21-48页 |
第一节 1905-1912年的章程 | 第21-28页 |
第二节 1913-1924年的章程 | 第28-40页 |
第三节 1925-1937年的章程 | 第40-43页 |
第四节 1938-1949年的章程 | 第43-48页 |
第三章 复旦大学章程的制度实践 | 第48-73页 |
第一节 董事会制度 | 第48-56页 |
第二节 行政制度 | 第56-59页 |
第三节 教授会制度 | 第59-64页 |
第四节 师生权利的制度保障 | 第64-70页 |
第五节 民主治校 | 第70-73页 |
第四章 复旦大学章程沿革的制约 | 第73-87页 |
第一节 国家制度的约束 | 第73-76页 |
第二节 学校组织发展的制约 | 第76-78页 |
第三节 校长理念的影响 | 第78-87页 |
第五章 复旦大学章程的比较性特征 | 第87-100页 |
第一节 理念与宗旨 | 第87-91页 |
第二节 内部治理结构 | 第91-94页 |
第三节 师生权利 | 第94-97页 |
第四节 制度完善 | 第97-100页 |
第六章 结语 | 第100-108页 |
第一节 复旦大学章程的特色 | 第100-104页 |
第二节 启示 | 第104-108页 |
附录 | 第108-120页 |
参考文献 | 第120-132页 |
一、著作和报告 | 第120-124页 |
二、期刊、会议和学位论文 | 第124-129页 |
三、报刊及档案资料 | 第129-131页 |
四、电子文件 | 第131-132页 |
致谢 | 第132-133页 |